正月三日閒行

《正月三日閒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人用“東西南北水”“三百九十橋”寫出了蘇州城市的獨特景觀:水多、橋多,而且紅欄綠波相映,十分美麗。再加上楊柳多、鴛鴦多更使錦上添花。這首詩字詞清秀,風格淡雅,與《錢塘湖春行》一樣,都是詩人描寫蘇杭美景的名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正月三日閒行
  • 創作年代:唐寶曆二年(公元826年)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詞》
古詩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古詩原文

正月三日閒行
黃鸝巷口鶯欲語1,烏鵲河頭冰欲銷2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3
鴛鴦蕩漾雙雙翅4,楊柳交加萬萬條。
借問春風來早晚5,只從前日到今朝6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黃鸝:坊名。蘇州街道的巷子名稱。
2、烏鵲:河名和橋名。烏鵲橋,是蘇州城中最古的石拱橋,與闔板城同建,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原位於“子城”正門前直街,因春秋時吳王在此建烏鵲館而得名。銷:融化。
3、三百九十橋:原註:“蘇之官橋大數。”意謂五百九十是蘇州橋樑的大致數目,並非實指。
4、鴛鴦:一種古神話的鳥。
5、早晚:什麼時候。來早晚,即什麼時候來的。
6、前日:原來的日子。

白話譯文

黃鸝巷口的黃鶯嘰嘰喳喳,烏鵲河河面的冰將要融化。
河裡的帶著春色新綠的浪花翻滾著,蘇州的橋樑上都有紅色的圍欄,很漂亮。
鴛鴦戲水,蕩漾著翅膀,新綠的楊柳千萬條交織。
試問春風什麼時候來,日子一天天走著,從過去到現在,很逍遙。

創作背景

詩寫在唐寶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蘇州刺史任職時。詩人自京城外放蘇州任職,內心有些許失意,且年已半百,詩人看到春天的景象,觸景生情,故作詩抒發詩人的精神狀態特別閒適之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鶯聲欲動,冰面初銷,正是春天就要來臨的跡象,扣題中“正月三日”,而從黃鸝巷說到烏鵲河,則已有閒行之意。兩句都是信口道來,心到筆到,不加雕琢,兩個“欲”字犯重,前一個還不合平仄,懶懶散散,正是閒適之意。三四句寫閒行所見。 “綠浪” “紅欄”,色彩已覺鮮艷喜人,何況更有“東西南北”之廣、“三百九十”之多,一路慢慢看來,賞心悅目之意更不待言。雖只是寫“閒行”之意,卻覺得仿佛春天已在眼前。兩句互相對仗,卻用的是自對句,“南西南北”自對,“三百九十”也是自對,既工整,又活潑。“十”字平仄又誤,則是不以辭害意了。
前四句只是寫閒行,寫正月初三日,寫春天欲來未來之際。五六句,鴛鴦成對,楊柳千條,卻分明已是春天。才說春天欲到,誰知已經到了。詩人驚喜之下,不禁自問:春天是什麼時候來的,猛一想,原來就是這兩天到的,正月初一,一年之始,正是一春之始。想到來得這么快,不知不覺。“雙雙翅”“萬萬條”,寫得風情畢現,春意盡出,而末二句自問,驚喜之意,更是溢於言表。
這首詩體現了典型的白居易詩風,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精心攝入,而且具有“詩史”的意義,具有經典的價值,說其乃白居易的代表作,應該是當得起的。

名家點評

上海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陳伯海《升庵詩話》:“唐人詩句,不厭雷同,絕句尤多,試舉其略,如……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劉禹錫云:‘春城三百九十橋,夾岸朱樓隔柳條。’”
清代紀昀《瀛奎律髓匯評》:“此亦樂天純熟之境,然效之易成一種淺薄敷衍之格。”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年間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