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分界》是2010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洛岱爾。
《正午的分界》是2010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洛岱爾。
《正午的分界》是2010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洛岱爾。內容簡介作者親子經歷了非法、罪孽的戀情。劇的詩藝力量真實地吟唱了主人公在世俗之哎和天主的哎之間猶豫不決的痛心內心。面對死亡,情人梅薩與伊瑟認識...
晨昏線指地球上迎著太陽的晝半球與背著太陽的夜半球之間的分界線,也稱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過的緯線圈分成晝弧和夜弧,晝弧與夜弧的長短可表示該緯線圈晝夜長短的狀況。由於地球不停地以1個太陽日為周期的自轉,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斷地移動,其周期也為1個太陽日(24小時),從而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由於黃赤...
主要戲劇作品有:《金頭》(1893),《城市》(1890),《交換》(1901),《正午的分界》(1905),《給聖母報信》(1891),三部曲《人質》、《硬麵包》、《受辱的神父》(1909,1914,1916)和《緞子鞋》(1923)。克洛代爾戲劇的主題幾乎全是基督教精神的勝利。《城市》反映的是社會秩序與反抗力量的矛盾,答案是人類...
《克洛岱爾的迷情》是德蕾絲·穆爾勒瓦所著的書籍,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內容簡介 法國作家克洛岱爾在中國熱戀了四年的女人是誰?他們擁有一個始終保持沉默的女兒,而克洛岱爾卻榮譽加身,享有國際聲望。這個深藏的秘密,撼動人心的角色只有伊瑟一人,在《正午的分界》中演繹了這段隱秘的戀情,將故事的帷幕...
戲劇代表作有:《城市》(1890)、《給聖母報信》(1891)、《少女維奧蘭》(1892)、《金頭》(1893)、《交換》(1901)、《正午的分界》(1906),《給瑪麗報信》(1912)、三部曲《人質》、《硬麵包》、《受辱的神父》(1909,1914,1916)和《緞子鞋》(1929)。保羅·克洛岱爾受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阿蒂爾...
他曾在1895至1909年間以外交官的身份旅居中國,足跡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寧波、鎮江、福州等地,並在此期間完成了著名的《五大頌歌》、《認識東方》、《第七日的休息》、《正午的分界》等代表作。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克洛岱爾是現代法國文壇介紹中國文化的第一人。作家一生筆耕不輟,著作豐厚,1946年當選...
是依據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兩個因素來劃分的,即從有無太陽直射光線和有無極晝極夜現象等天文特點來分界的。以南北回歸線作為熱帶和南北溫帶的天文界線,南北極圈作為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的天文界線。熱帶的顯著特徵是有太陽直射,南北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每一地帶有一定的緯度範圍,因此它又是緯度地帶。地球上不同...
主要作品:戲劇《金頭》(1889)、《城市》(1890)《少女薇奧蘭》(1892)、《交換》(1894)、《正午的分界》(1906)、《給聖母馬利亞報信》(1912)、《緞子鞋》(1923)等,以及詩歌《流亡詩》(1895)、《認識東方》(1896)、《獻給新世紀的五大頌歌》(1910)等。 譯者簡介 播報 編輯 余中先,生於浙江寧波。《世界文學...
克洛岱爾詩歌代表作主要有描述他在中國生活印象的散文詩集《認識東方》,以及組詩《五大頌歌》《三重唱歌詞》;克洛岱爾戲劇代表作主要有《金頭》《城市》《人質》《正午的分界》等,最有名則是《緞子鞋》,把木偶戲、清唱歌、音樂和話劇藝術熔於一爐,形式新穎而大膽。克洛岱爾是法國象徵主義詩歌、戲劇的後期代表...
《〈正午的分界〉中的中國》(法文寫作的論文),《法國研究》,1995.1,32頁。《新寓言小說導論》《新寓言小說經典小說選》,北嶽文藝出版社,1995,1萬字。《米蘭·昆德拉的小說觀》,《文藝報》1994.4.16,0.5萬字 《重譯在法國》,《外國文學動態》1997.5,0.6萬字。《艾菲爾鐵塔非一日建成》,《世界文學...
保爾·克洛代爾(Paul Claudel,1868-1955),法國詩人、劇作家,是現代法國文壇上介紹中國文化的第一人。1891年開始職業外交家生涯,先後在美國、中國、日本等地任外交官。1936年以後回國,潛心從事寫作,宣揚天主教。作品有《金頭》、《認識東方》、《正午的分界》、《人質》等,最有名的是《鍛子鞋》。徐知免,...
克洛岱爾一生筆耕不輟,著作豐厚,他的戲劇作品主要有《金頭》《城市》《交換》《第七日的休息》《正午的分界》《給聖母瑪利亞報信》,三部曲《人質》《硬麵包》《受辱之父》,《緞子鞋》等。余中先,1954年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作家。《世界文學》前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巴黎...
1926年,阿爾托與維特拉克一起創建“阿弗雷德·加里劇團”(Theater Alfred Jarry),上演了四部反傳統戲劇,如克洛代爾的《正午分界》、維特拉克的《維克多或孩子掌權》、阿爾托的《燃燒的腹部》等。1928年,計畫中的斯特林堡的《一出夢的戲劇》由於超現實主義分子的搗亂而夭折。1931年阿爾托在《法蘭西評論》發表《論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