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乙祠

正乙祠

正乙祠,又稱銀號會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河沿街281號,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是浙江銀號商人集資修建供奉趙公明的祠堂,現為北方崑曲劇院劇場。

正乙祠坐南朝北,臨街為九間倒座北房,正中一間闢為入口,為廣亮大門。庭院東西長,南北短,兩排客房南北對峙。院內偏東有南房三間。正乙祠採用純木結構,是中國保存較完整的清代建築。其中戲樓是北京地區現存最早的戲樓之一,也是中國最著名的戲樓之一,見證了京劇表演藝術從誕生、發展到輝煌的整個歷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2001年7月12日,正乙祠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乙祠
  •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西河沿街281號
  • 所處時代:清朝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此處為寺廟。
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浙江紹興銀號商人集資,利用明代寺廟舊址創立正乙祠。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浙江紹興銀號商人再次集資購買土地,擴建正乙祠,內設戲樓。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正乙祠擴建完成。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乙祠修繕。
清同治四年((1865年),正乙祠修繕。
民國二年(1913年),正乙祠修繕。
1954年,正乙祠改為招待所。
1994年,王宇鳴出資500多萬修繕正乙祠,將正乙祠重新修成戲樓。
2010年1月,新華雅集與北京市傳統文化保護髮展基金會合作經營,正乙祠修茸後重新開張。
2019年,正乙祠正式交由北方崑曲劇院修繕、運營及使用。
2022年4月19日,正乙祠修繕完成,正式重啟。

建築格局

正乙祠坐南朝北,臨街為九間倒座北房,正中一間闢為入口,為廣亮大門。庭院東西長,南北短,兩排客房南北對峙。院內偏東有南房三間。

主要建築

  • 戲樓
戲樓為木結構建築,位於正乙祠西部,坐南朝北,占地面積315平方米,為北京現存4座會館戲樓之一。戲樓罩棚只用一個大卷棚頂,在會館戲樓中別具一格。戲樓正中罩棚(即池座)東西面闊三間,南北進深十二檁,卷棚懸山頂。東、西、北三面為二層看台,進深三檁,上加坡檐。室內梁架明露,繪有彩畫。戲台在南面,上下兩層,伸出式舞台。一層戲台正方形,台基高0.95米,約6米見方,四角立柱。台頂設木雕花罩,側面有架空木梯可通二層樓座。台下中心為池座,約70平方米。樓座設“萬”字花板欄桿,雕花木掛檐板,二層正面樓座護欄下雕有五條行龍,樓座向外滿開檻窗。舞台後(南)部扮戲房六間。戲樓前(北)部正廳五間,正中三間為廳,兩梢間為戲樓入口。整個戲樓可容納200餘人。

歷史文化

正乙祠又稱財神廟,一則因正乙祠的前身是明代“財神廟”,供奉著正乙玄壇老祖——“正財神”趙公明。後來,在京的浙江商人,在“財神爺”的福佑之地,集資建立祠堂館舍,並將“正乙玄壇老祖趙公明”與商人們的祖先一起供奉。這“財神廟”也取了正財神之名,得名——正乙祠。

文物價值

正乙祠採用純木結構,是中國保存較完整的清代建築。其中戲樓是北京地區現存最早的戲樓之一,也是中國最著名的戲樓之一,見證了京劇表演藝術從誕生、發展到輝煌的整個歷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文物保護

2001年7月12日,正乙祠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正乙祠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河沿街281號。
正乙祠戲樓

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9、22、44、66、67、137、142、332路公車,在和平門東站下車前往。
  • 捷運
北京市內乘坐捷運2號線,在和平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正乙祠約3.3千米,駕車約13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