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帶湯

止帶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具有清熱除濕之功效。主治濕熱白帶。帶下色乳白,呈凝乳塊狀(或豆腐渣狀),氣味腥穢,外陰異常搔癢,或兼陰道刺痛,苔薄白或黃膩,脈象濡數。

基本介紹

  • 名稱:止帶湯
  • 出處:《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
  • 組成:龍膽草、黃柏、生地、當歸、赤芍、椒目、甘草
  • 功用:清熱除濕
  • 主治:濕熱白帶。帶下色乳白,呈凝乳塊狀(或豆腐渣狀),氣味腥穢,外陰異常搔癢,或兼陰道刺痛,苔薄白或黃膩,脈象濡數
組成,功用,主治,附方,

組成

龍膽草、黃柏、生地、當歸、赤芍、椒目、甘草。

功用

清熱除濕。

主治

濕熱白帶。帶下色乳白,呈凝乳塊狀(或豆腐渣狀),氣味腥穢,外陰異常搔癢,或兼陰道刺痛,苔薄白或黃膩,脈象濡數。

附方

名稱:止帶湯
組成:桑螵蛸、海螵蛸、生龍骨、生牡蠣、蓮須、白果、菟絲子、沙苑子、桑寄生、薏苡仁、茯苓、川續斷
主治:虛寒帶下,白帶清稀量多、久不止,腰酸腿軟,舌苔白膩,脈濡
出處:《臨證醫案醫方》
功用:固腎,利濕,收澀
名稱:止帶湯
組成:黃柏、蒼朮、茯苓、山藥、澤瀉、烏梅、胡黃連、使君子、樗根皮、制刺蝟皮、川椒
用法:水煎服
主治:帶下。症見白帶量多,色白質稀,有時黃白相兼伴有陰癢,腰酸楚脹痛,下肢浮腫,神疲乏力,心悸,夜寐甚差,食納欠佳,曾吐蛔蟲數條,舌質紅,苦黃,脈象沉滑
功用:清熱,利濕,殺蟲
名稱:止帶湯
組成:黨參、山藥、桑寄生、山楂、蓬子肉、茯苓、白朮、續斷、烏藥、甘草
用法:水煎溫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主治:用於妊娠後虛脾濕注,帶下量多,色白而清稀,綿綿不斷無臭氣,神倦乏力,納差便溏,舌質淡,苔白膩
出處:新疆中醫藥
功用:健脾益氣,除濕安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