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門,兩宋時期酒肆食肆常用的店面裝飾,流行於北宋東京和南宋的臨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歡門
- 解釋:酒肆食肆常用的店面裝飾
- 時期:兩宋時期
- 地點:臨安
何謂歡門,彩樓歡門的緣起,形態及結構特徵,彩樓歡門的式微,
何謂歡門
彩樓歡門是兩宋時代酒食店流行的店面裝飾, 指店門口用彩帛、彩紙等所扎的門樓;也指建築廊間半月形雕飾的門,以木質桿件綁縛而成,結構大量使用在中國傳統木作營造體系中不多見的斜撐、X型支撐、三角支撐以及繩索拉結等方式。
彩樓歡門的緣起
彩樓歡門的部分形態特徵明顯來自對樓閣建築形態的模仿。《歲華記麗》記載“唐玄宗時,上陽宮建燈樓,高一百五十尺,懸以珠玉,微風將至,鏘然成韻。”由此可知,至少當時皇家的上元節慶典,已有模仿樓閣形態,且尺度不小於真實樓閣建築的彩燈出現。
北宋東京的上元節慶典更加熱鬧隆重,並突出“與民同樂”的特色。《宋史》記載:“上元前後各一日,城中張燈,大內正門結彩為山樓影燈,起露台,教坊陳百戲。天子先幸寺觀行香,遂御樓,或御東華門及東西角樓,飲從臣。四夷蕃客各依本國歌舞列於樓下。東華、左右掖門、東西角樓、城門大道、大宮觀寺院,悉起山棚,張樂陳燈,皇城雉堞亦遍設之。其夕,開舊城門達旦,縱士民觀。”另外,相關史書中關於宋代其他慶典和儀式場合結縛山棚的記載還有很多,宋初還有地方官員生辰“造山棚大宴”有僭越之嫌而讓皇帝不快的記載。
這裡提到的“山樓影燈”或“山棚”,在《東京夢華錄》中有對其形態的詳細描述:“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面北悉以彩結,山呇上皆畫神仙故事,或坊市賣藥賣卦之人。橫列三門,各有彩結金書大牌,中曰‘都門道’,左右曰‘左右禁衛之門’,上有大牌曰‘宣和與民同樂’。彩山左右,以彩結文殊、普賢,跨獅子、白象,各於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搖動。用轆轤絞水上燈山尖高處,用木櫃貯之,逐時放下,如瀑布狀。”
北宋的山棚既然也稱“山樓影燈”,與唐代的燈樓當有所淵源。唐代的燈樓位於宮中,與百姓生活隔著一定距離,而北宋東京的上元節慶典卻讓百姓可以在各處重要場所近距離接觸山棚等慶典活動的構築物。因為山棚喜慶、熱鬧而奢華的風格與店面裝飾所需要營造的氣氛相吻合,所以民間的酒樓、瓠羹店以及其他店面模仿官方節日慶典活動的標誌性構築物建造就在情理之中了。
形態及結構特徵
彩樓歡門具有以下兩個特徵:首先,其形態明顯與樓閣建築的形態有對應關係,除了缺乏樓閣建築的基座之外,其他建築形態構成要素一應俱全;其次,結構做法與構成方式與樓閣建築的大木作邏輯有明顯區別,不但構件之間的連線採用綁縛而非榫卯方式,構件之間連線的邏輯關係也與傳統大木作不同,沒有傳統抬梁或穿斗式的構件組成方式,甚至連殘留的痕跡都沒有,大量使用斜撐、X型支撐、三角支撐等在傳統大木作方式中僅出現於隱蔽處的構件連線關係。
彩樓歡門的式微
北宋滅亡後,彩樓歡門在南宋都城臨安依然興盛了一段時間,在南宋中葉《夢粱錄》、《都城紀勝》[18]中尚有記載,但到了南宋後期,同樣描寫南宋都市生活的《武林舊事》[19]已經沒有對彩樓歡門的描述了。所以,彩樓歡門或在南宋後期逐漸式微,以至最終銷聲匿跡。
究其原因,可能是南宋後期連年戰爭使都城臨安的經濟不再能支撐彩樓歡門這種奢華而容易損壞的店面裝飾形式;也可能在南宋臨安原住民和南遷的都民文化適應過程中,彩樓歡門這種來自北宋東京的店面裝飾習俗逐漸被其他做法所取代。彩樓歡門之後,中國傳統店面裝飾逐漸趨向更加細膩和耐久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