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陽逖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衡陽縣
- 出生日期:1919
- 逝世日期:1942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生平,犧牲經過,
人物生平
1935年春,考入道南中學。他常以匡國扶民為己任,曾與九妹相勉當效祖逖、劉琨聞雞起舞,驅逐外敵,保衛中華。”於是為自己改名“逖”,為九妹改名“琨”。西安事變時,師生多責張學良、楊虎城不義,而他獨持己見,認為“張、楊若對南京政府大舉討伐,挑起內戰,實屬非是,若能促成抗禦外侮,亦未為過。”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揮筆在《辭源》扉頁上寫下“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好男兒,報國家,救民族,不惜犧牲一切”的誓言,並帶領同學,積極投入宣傳抗日救亡的鬥爭。
1938年暑假,歐陽逖聽說陝北公學在長沙招生,決心投筆從戎,到陝北去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他說服剛分娩不久的妻子周舜琴,又說服趕來衡陽勸阻他外出的母親,到長沙考取後,毅然踏上征途,於10月I4日到達陝北枸邑,編入陝北公學分校第一區隊第四十七隊。在學習期間,他作風刻苦,學習認真,思想進步很快,不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年I2月,他被編入八路軍隨營學校(抗大一分校),隨一二九師東渡黃河,行軍二千五百里,到達晉東南潞城縣故漳鎮,在這裡繼續學習。
1939年夏,歐陽逖從抗大一分校畢業,被分配在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一二九師冀南抗日游擊軍區教育部工作,編寫抗戰教材,舉辦業餘習字班以及開展宣傳文化活動等。1940年3月間,他被調到軍區特務團二營六連任副指導員。
在攻打南宮縣的威家莊炮樓時,他利用會親和送禮等辦法,先混進去一些戰士,然後內外夾攻,很快奪下了炮樓。在另一次攻打日寇的據點時,他採取深夜偷襲戰術,使據點日寇很快全部就殲。在行軍中,他嚴格執行部隊紀律,夜間每到一地,從不敲老百姓的門;平日則幫助老百姓搞生產,挖地道,堅壁清野,組織軍民進行反“掃蕩”演習,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1941年,歐陽逖被調到鋤奸部工作,後又改任軍區司令部特派員,負責與各地、縣的鋤奸、敵工、武工部門的聯繫。他經常頭戴草帽,身著長袍或短衣,帶著兩支盒子槍,穿行於敵人的碉堡和據點之間,配合各地鋤奸隊伍,採用“引蛇出洞”、“借路打店”、“洞房花燭”等戰術,剪除漢奸、敵探,瓦解爭取偽軍和會道門,不斷開闢新的作戰區,給日偽以嚴厲打擊。
1942年冬,歐陽逖奉命與戰友到邢濟公路以北的南宮縣東南的王屯整理敵情資料,起草鋤奸工作報告。當他完成任務正準備返回部隊時,不料附近恩察鎮的日偽軍,於黎明時刻突然包圍了王屯。他鎮定自若,一面處理好檔案,一面催促戰友和鄉親們轉移,而自己不幸被捕,被關進棗強縣日軍監獄。
犧牲經過
歐陽逖被捕後,敵人找不到他的任何有關人證、物證。雖多次刑訊,也沒有從他口裡得到任何情況。相反,他卻通過一些關係,蒐集了日寇在棗強一帶的軍情,然後繪製了一幅“棗強敵人部署位置圖”,秘密地托有關內線人員轉送到冀南軍區部隊。在最後一次審訊中,敵人用各種酷刑把他折磨得周身血肉模糊,但仍沒有使他屈服。他被殺害時,年僅二十三歲。
歐陽逖犧牲後,戰友們在他的日記本里找到他妻子從家鄉寄給他的她和兩個孩子的照片,以及他在反“掃蕩”的歲月里寫的懷念妻子的一首詩。現將詩照錄於下:
我要抱著我的琴,
坐在那遼闊的海岸上,
愉快地洗濯我倆的腳,
悠然地唱著美麗的歌,
讓歌聲傳到每個角落去,
使人類象我倆一樣愉快!
手挽著我的琴,
一步一步地在自由之路上走,
傾吐我倆的離情,
享受新社會的幸福!
環境雖然是艱苦,
路途雖然是遙遠,
但我和琴的愛,
是絕對不會因此阻隔,
絕不會動搖!
您心靈上唯一的安慰者逖(一九四二年)
歐陽逖的妻子周舜琴,在他離家後的艱難歲月里,沒有辜負他生前的期望,以教書為業,哺育兒女,珍藏著一封封他寄回的書信和照片。解放後,多次被評為教育戰線上的先進工作者,成為特級模範教師,曾當選為衡陽市人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