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錦屏縣邦寨村人,大學學歷,1957年生,苗族,政府公務員。出版多部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陽克儉
- 國籍:中國
- 民族:苗族
- 出生日期:1957年
- 畢業院校: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
簡介,工作經歷,
簡介
歐陽克儉 男,1957年生,苗族,政府公務員。
工作經歷
1975年在錦屏縣龍池附中參加工作,1977年入黔東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1985年入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兼修教育行政管理),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榕江縣平永中學、錦屏二中、錦屏一中、錦屏縣教育局、錦屏縣誌辦公室、黔東南州林業局、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等處工作。歷任中學教師、縣教育局教研員、縣誌副總編輯、縣誌辦副主任、州林業局主任科員、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秘書科長、黔東南州政府信息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黔東南州政府督查室副調研員等職。
八十年代中期即有中教一級、編輯雙重任職資格。曾參與編纂《錦屏縣誌》(副總編輯)、《錦屏縣苗侗漢語方言志》(副主編),主編《錦屏縣人物誌》;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物誌》、《文物名勝志》撰稿人;參與編輯《黔東南——迷人的民族文化生態博物館》(編委、編輯、撰文),《黔東南文學60年》(編委、編輯、撰文)。
內部出版專著2部:史志著作《錦屏人物概覽》(1992年3月)、古籍校勘本《亮川集》(與人合校,1993年5月)。
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貴州省地方志協會、貴州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貴州省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系中國林業文聯理事、黔東南州作家協會副主席、凱里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凱里學院名譽教授。自二十世紀80年代始,在繁忙的公務之餘筆耕不輟,先後在省內外報刊雜誌發表各類作品近1000萬字。創作以散文和詩歌見長,入選多種文集、文庫,並十數次在全州、全省、全國獲獎。主要獎項有:《人民文學》九十年代文學藝術新作大展優秀作品獎,全國林業文學作品“綠葉獎”獎,貴州省作家協會首屆“先覺杯”全國文學大獎賽優秀獎,《散文選刊》雜誌社第二屆“古風杯”華夏散文大獎賽優秀獎,香港文學社第二屆華夏作家網杯全國文學大獎賽優秀獎,黔東南州首屆、第二屆文藝創作百獎第二、三等獎,凱里市首屆文藝創作特別獎,黔東南州迎香港回歸祖國徵文一等獎,黔東南州第二次、第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第一、二等獎,貴州省第三屆、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第二、三等獎。被中國文化藝術終身成就獎平定中心授予“中國文化藝術成就獎---文學類銀獎”, 入選《世界文藝博覽---中國文學》、《中國現當代苗族作家文學史》。
公開出版“邊地系列”作品8本:散文集《邊風如歌》(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邊影形文》(作家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邊事管窺》(2010年10月,大眾文藝出版社);學術論文集《邊地雜俎》(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言論集《邊廬鏡語》(作家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詩歌集《邊人行吟》(作家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邊韻輯零》(作家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邊楓荷月》(2010年10月,大眾文藝出版社)。
歐陽克儉所出版的專著,在書名上有一個鮮明的特色,一是皆冠以“邊”字,形成“邊系列”;二是多由名家題寫書名,如《邊風如歌》為貴州著名書法家戴明賢題簽,《邊人行吟》為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簽,《邊地雜俎》為貴州著名書法家楊光融題簽,《邊影形文》為貴州著名史學家陳福桐題簽,《邊韻輯零》為貴州著名書法家潘星金題簽,《邊楓荷月》、《邊事管窺》成都州著名書畫家陳文孝題簽,無異於一次書法大展播;三是多由名家作序或作拔。
歐陽克儉的文學創作,集中體現的內容主要有三:一是對黔東南“邊地”迤邐的山光水色和斑斕的風土人情盡情的謳歌和讚美,以表現對“邊地”風物無限的眷懷與深刻的痴迷;二是對“邊地”厚重的人文歷史、“森林文化”、“江河文化”和“農耕文明”的深刻鉤沉、反思和拷問,以表現對“邊地”故土情、江河情、親情、民族情的無限追憶與皈依;三是對“邊地”生存環境特別是森林生態、土地、教育、吏治、民族生態等問題的沉重的憂慮和深情的依戀,以表現對“邊地”社會、對自然、對人性、對人生廣泛而深切的人文關懷。體現出一個有良知和社會責任擔當的作家,對於高尚文學堅貞不移的仰慕與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時,也記錄下一個有人間真情大愛的作家對所生養的故土“邊地”的無限熱愛之情與無限敬重之心,力求充當一個傳統民族文化優秀成果的記錄者和傳播者,也力求做好這一文化的解剖者,創作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對地域、對民族文化的態度是理性的,對黔東南乃至整個貴州的文學創作產生有積極較大的影響。因此,已故著名作家、評論家姜穆、伍略、廖正中、安尚育、李炳澤等,以及郭若愚、趙大年、苗青、韋文揚、潘年英、余達忠、傅安輝、陳波、王先明等一些知名專家、學者、教授都曾對其作品進行過較高的評價。黔東南州文聯、州作協曾專題召開“歐陽克儉‘邊地系列’文學作品研討會”,貴州省文聯、省作協、省文學院、省散文學會等有關作家、學者及黔東南州四大班子領導出席會議並對其創作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