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西里斯核反應堆

歐西里斯核反應堆

法國歐西里斯核反應堆位於法國巴黎薩克萊研究中心。歐西里斯核反應堆於1966年9月8日達到臨界。2000-2001年對反應堆進行了重要翻修改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西里斯核反應堆
  • 外文名:Osiris nuclear reactor 
  • 一級學科:工程技術
  • 二級學科:能源工程
  • 研製國家:法國
  •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能反應堆
簡介,核反應堆,

簡介

法國歐西里斯核反應堆位於法國巴黎薩克萊研究中心。歐西里斯核反應堆於1966年9月8日達到臨界。1968年反應堆達到額定滿功率70MW。從1966年到1980年初,反應堆採用富集度為93%的U-Al燃料運行,而從1980年到1994年,反應堆採用富集度為7%的UO2燃料。反應堆在1995年1月開始逐漸轉換到使用富集度為19.75%的U3Si2Al燃料,並在1997年4月完成。2000-2001年對反應堆進行了重要翻修改造。
歐西里斯核反應堆的堆芯裝載的燃料包括:38個標準板狀燃料元件,6個控制元件,7個由鈹做成反射層(位於堆芯的南面),其中某些能夠接受中心孔中的輻照。
燃料元件由22塊燃料板組成,每塊板用0.51mm厚的U3Si2Al彌散體燃料製成,並帶有0.38mm厚的鋁包殼。冷卻流道的寬厚度是2.46mm。兩塊邊板含有硼,以便在燃料循環初用來控制反應性的安全裕度。每一控制元件由17塊燃料板組成,其材料成分與標準元件相同。冷卻通道的厚度是2.97mm。

核反應堆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能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以實現核能利用的裝置。核反應堆通過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無需補加中子源的條件下能在其中發生自持鏈式核裂變過程。嚴格來說,反應堆這一術語應覆蓋裂變堆、聚變堆、裂變聚變混合堆,但一般情況下僅指裂變堆。
人類第一台核反應堆由美國籍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領導的小組於1942年12月(曼哈頓計畫期間)在世界頂級學府芝加哥大學建成,命名為芝加哥一號堆(Chicago Pile-1)。該反應堆是採用鈾裂變鏈式反應,開啟了人類原子能時代,芝加哥大學也因此成為人類“原子能誕生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