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周期趨同研究》是2014年1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愛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洲經濟周期趨同研究
- 別名:歐洲研究叢書·研究系列
- 作者:秦愛華
- 語言:漢語
-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
- 頁數:228 頁
- ISBN:9787509768921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歐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具有超國家機構的區域經濟體。隨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歐盟國家的經濟趨同日益受到關注,並成為制約歐洲一體化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本書對20世紀60年代以來,歐盟國家經濟周期趨同的背景、原因進行了全面分析,分別從關稅同盟、統一市場、經濟貨幣聯盟三個時期,探討經濟一體化對成員國經濟周期趨同的影響;並分析了歐盟的貿易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成員國經濟周期趨同的影響。
作者簡介
秦愛華,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目錄
第一章 總論/001
第一節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001
一 問題的提出/001
二 選題的意義/002
第二節 研究的方法論/006
一 研究的方法/006
二 數據來源與基本處理/007
三 相關概念的界定/009
第三節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011
第四節 主要創新點/015
第二章 經濟周期理論研究文獻綜述/017
第一節 經濟周期的成因理論/017
一 傳統經濟周期理論/017
二 當代經濟周期理論/019
第二節 歐洲經濟周期趨同及影響因素研究/022
一 歐洲經濟周期趨同研究/022
二 歐洲經濟周期存在性研究/026
三 歐洲經濟周期趨同影響因素研究/028
第三章 歐洲經濟周期趨同的演變/035
第一節 歐洲經濟周期趨同情況分析/035
一 1961~2013年歐盟經濟成長情況/037
二 1985~2013年歐盟經濟周期波動情況/041
三 1992~2006年歐盟經濟周期趨同實證分析/050
第二節 歐洲經濟一體化不同階段的經濟周期趨同/057
一 關稅同盟時期歐洲經濟周期趨同/059
二 統一市場時期歐洲經濟周期趨同/065
三 經濟貨幣聯盟時期歐洲經濟周期趨同/069
第三節 歐盟成員國經濟周期與平均經濟周期的差異/073
一 歐盟成員國的經濟周期與平均經濟周期波動/073
二 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成員國經濟周期波動趨同的階段性特徵/075
第四節 小結/078
第四章 歐洲經濟周期趨同的影響因素/079
第一節 國際貿易增加對歐洲經濟周期趨同的影響/079
一 國際貿易對經濟周期影響的理論分析/080
二 歐盟的國際貿易對經濟周期趨同的實證分析/083
三 歐盟貿易一體化與經濟周期趨同的關係/088
第二節 統一貨幣政策對歐洲經濟周期趨同的影響/093
一 貨幣政策對經濟周期波動趨同的作用機理/093
二 歐元區統一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周期波動趨同的實證分析/096
三 歐盟統一的貨幣政策與經濟周期波動趨同的關係/102
第三節 協調財政政策對歐洲經濟周期趨同的影響/105
一 財政政策對經濟周期趨同的作用機理/105
二 財政政策對經濟周期趨同的實證分析/109
三 歐盟財政政策趨同與經濟周期趨同的關係/115
第四節 小結/116
第五章 歐洲經濟周期趨同的特徵/118
第一節 歐盟的經濟核心國家集團/118
一 實證分析/118
二 歐盟經濟核心國家集團的形成原因/123
第二節 歐洲經濟周期波動的特徵/128
一 出口、投資、消費對經濟成長的作用原理/128
二 歐元區的經濟周期傳導特徵/130
三 德國的經濟周期波動/134
第三節 小結/136
第六章 歐盟新成員國經濟趨同/137
第一節 歐盟新成員國的經濟趨同/138
一 歐盟國家衡量經濟趨同的方法/138
二 歐盟新成員國的名義趨同/140
三 歐盟新成員國的實際趨同/148
第二節 歐盟新成員國的經濟趨同特徵及原因/154
一 歐盟新成員國經濟趨同特徵/154
二 歐盟新成員國經濟趨同狀況分析/155
第三節 歐盟新成員國與老成員國的經濟趨同比較分析/158
一 歐盟新成員國與老成員國經濟趨同特點分析/158
二 歐盟新成員國與老成員國經濟趨同存在差異的原因/161
第四節 小結/162
第七章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與歐洲經濟趨同/164
第一節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概述/164
一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演變/164
二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暴露出歐盟存在的問題/166
三 歐盟的應對措施/168
第二節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與歐洲經濟失衡/171
一 歐盟對經濟失衡概念的界定/171
二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與歐洲經濟失衡/172
三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經濟趨同的影響/181
第三節 歐盟經濟趨同前景/184
一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後歐盟國家經濟趨同的趨勢/184
二 歐盟經濟前景展望/185
第四節 小結/186
第八章 結論與展望/188
第一節 本書的主要結論/188
第二節 進一步研究展望/195
主要參考文獻/197
後 記/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