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軍事倫理研究

這是由楊艷昆書寫,顧智明指導關描寫 歐洲中世紀的軍事和軍人倫理學的研究。該研究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軍隊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對於我軍有效地抵制宗教滲透,培育軍人堅定的理想信念,都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洲中世紀軍事倫理研究
  • 學科專業:馬克思主義哲學
  • 導師:顧智明指導
  • 論文作者:楊艷昆著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楊艷昆著
導師
顧智明指導
學科專業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軍事 軍人倫理學 歐洲 中世紀
館藏號
E5
館藏目錄
2009\E5\1

中文摘要

公元476年,日耳曼將軍奧多亞克廢黜了西羅馬腿店整的最後一個皇帝,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滅亡,歷史在戰火紛飛中步殃妹備微履蹣跚地步入中世紀。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日耳曼文化在這裡交匯、碰撞、融合,伴之以新的生產關係、社會結構、軍隊組織形夜贈探連式和戰爭,逐漸萌生並不斷發展著獨具特色的歐洲中世紀軍事倫理。 歐洲的中世紀,以莊園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制逐漸取代了奴隸制,軍人與領主之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契乎燥雅約關係,這是一種特有的忠誠與服從關係,以騎士為主體的軍隊應運而生。基督教廣泛傳播,大學興起和經院哲學繁榮,推動著軍人的思想變革,誕生了中世紀軍事倫理。基督教倫理對歐洲中世紀軍事倫理髮生了重大影響,《聖經》是歐洲中世紀軍事倫理的靈魂。由此形成了“為上帝而戰”的軍人戰爭觀,“上帝決定生死”的軍人信仰觀,“一切遵從上帝旨意”的軍人行為觀。神學家對歐洲中世紀軍事倫理作了重要發揮。奧古斯丁提出“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兩個社會、兩種境域,引導軍人通過愛和信仰從“地上之城”葛整精進入最榮耀的“上帝之城”,求得“永久與最高的和平”;托馬斯·阿奎那宣稱:“理智”是“上帝賜給子民的聖物”,戰爭、至善與幸福,都是由上帝安排,“一切由上帝指引”,通過“理智”來強化軍人的道德信仰;波納文圖拉為軍人鋪設了一條“在上帝指引下”“通向天堂騙備的幸福之路”,修養則是“心向上帝的旅程”。騎士是歐洲中世紀軍隊的主體,為成為“上帝的戰士”,他們“把生死交給上帝”,其行為“聽從上帝安排”,強調信仰、忠誠、榮譽、勇敢、誠實、慷慨,並通過宗教洗禮、聖餐、彌撒、懺悔、布道、朝聖等各種形式來培育和強化騎士的品質。騎士階層的道德對歐洲中世紀軍事倫理髮生了重大影響;持續八次的十字軍東征,不斷掀起宗教狂熱,強化騎士精神,軍人主體性嚴重缺失,歐洲中世紀軍人道德愈益暴露出愚昧性、野蠻性,軍事倫理日趨衰落。 論文在揭示歐洲中世紀軍事倫理產生的時代背景,刪悼拜發展脈絡和基本內容的同時,力圖運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觀點方法對之進行歷史的評析。長期以來,談及歐洲千年中世紀,人們往往與黑暗、愚昧、神秘、野蠻和宗教禁錮聯繫在一起,中世紀軍事倫理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此類研究的論文、著作亦不多見。其實,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階段,是一個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激盪、碰撞亦有發展的時代,獨具特色、意蘊深厚的軍事倫理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研究、挖掘,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軍隊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對於我軍有效地抵制宗教滲透,培育軍人堅定的理想信念,都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