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歐加登戰爭
- 地點:衣索比亞歐加登
- 時間:1977年7月13日—1978年3月15日
- 參戰方:衣索比亞,蘇聯,古巴,南葉門;索馬里民主共和國,西索馬里解放陣線
- 結果:衣索比亞獲勝,索馬里撤出歐加登
- 參戰方兵力:衣索比亞 47,000人
索馬里 35,000人 - 傷亡情況:衣索比亞 死亡6,133人
索馬里 死亡6,453人
古巴 死亡400人
南葉門 死亡100人
蘇聯 死亡或失蹤33人 - 主要指揮官:海爾·馬里亞姆·門格斯圖;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
戰爭背景,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戰爭過程,戰爭結果,
戰爭背景
內部因素
19世紀,索馬里被英、法、意等殖民國家瓜分為五塊,其中面積達38萬平方公里的豪德—歐加登地區在1897年被劃歸意屬衣索比亞,雖然義大利在和衣索比亞帝國的戰爭中失敗,但仍未退出該地;二戰後該地輾轉交由衣索比亞控制。1960年,索馬里宣布獨立,並將豪德—歐加登地區劃入版圖。1969年,索國民軍司令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Mohamed Siad Barre)政變上台,成立索馬里民主共和國。1974年,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被政變推翻,然後被秘密處決,衣索比亞國內陷入混亂。
1973年,瑞典石油公司宣稱在歐加登發現了豐富的輕質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更刺激了巴雷的欲望。1974年,巴雷趁埃塞國內動亂之際,扶植歐加登的索馬里族成立“西索馬里解放陣線”(以下簡稱“西索解”),大搞分裂活動。1975年底,西索解已成為一支擁有5萬人的強大武裝,幾乎占到歐加登人口的10%。
外部因素
1974年埃塞軍政府上台後,失去了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這使得埃塞軍隊因失去技術支持而陷入癱瘓。巴雷則通過與蘇聯結盟,換回大量蘇軍顧問和蘇制軍火,增強了作戰能力。
戰爭過程
1977年7月13日,西索解向埃塞南部城市戈德城發起猛攻,巴雷命令索空軍出動支援,埃索歐加登戰爭正式爆發。25日,戈德城淪陷,歐加登60%的土地已在索馬里的控制下。埃塞領導人門格斯圖與以色列達成協定,允許埃塞境內的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交換條件是以色列派出飛行員幫他駕駛美制戰鬥機,奪回歐加登的制空權。經過這些以色列僱傭軍的努力,索馬里空軍暫時從歐加登的天空消失了,但埃塞陸軍卻抵擋不住西索解和索馬里陸軍的聯合進攻,9月9日,連線歐加登與埃塞腹地的重鎮季季加失守。
面對危局,門格斯圖主動向索馬里人的“後台”蘇聯示好,後同蘇聯簽署了一攬子軍事合作協定,蘇聯不僅向埃塞提供軍事顧問和武器裝備,還推薦古巴向埃塞派兵,“支援埃塞人民的革命”。得知訊息後,索馬里政府將國內的6000名蘇聯顧問全部驅逐出境。蘇聯迅速將其中的1500人調到埃塞,指揮埃塞軍隊同索馬里軍隊戰鬥。
1977年11月25日,蘇聯開始向埃塞大規模空運物資,巴雷宣布全國進入戰爭狀態,開始動員預備役,並向美國求援。
1978年3月5日,蘇軍大將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彼得羅夫指揮12萬埃塞陸軍向季季加發起了立體聯合攻勢。索軍守將艾迪德組織起火線督戰隊,把機槍架在索馬里士兵後面,就地處決逃兵,這才勉強擋住了埃塞軍的攻勢。彼得羅夫隨後用蘇軍王牌部隊第76空降師在季季加以東20公里處實施了戰略空降。艾迪德的防線頃刻間蕩然無存,索馬里守軍爭相逃向本國邊境,艾迪德也被自己的衛隊架上吉普車倉皇出逃。到4月7日,季季加的索軍被徹底消滅,約3000名索馬里士兵戰死沙場,只有艾迪德等少數人僥倖逃回國。彼得羅夫指揮的埃塞軍隊僅用了7天就收復了全部失地,但蘇聯人制止了埃塞軍隊的進一步行動,不允許他們跨過邊界。歐加登戰爭至此基本結束。
戰爭結果
在這場戰爭中,索馬里有8000名正規軍士兵戰死,占陸軍總數的1/3,至於民兵的傷亡更是難以計算。這場戰爭的失敗宣告了巴雷的“大索馬里”夢想的破滅,他不得不宣布放棄對鄰國的領土要求。西方學者估計,兩國共陣亡15萬人,戰爭損失高達550億美元,一些學者認為這是20世紀發生在非洲大陸上最慘烈的戰爭。然而,埃塞也不是這場戰爭的贏家,儘管它保住了歐加登高原,但卻加劇了國內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