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歐元村
- 地理位置:歙縣徽城西郊
- 人口:2000
- 氣候條件:溫和
- 著名景點:槐塘村
歷史沿革,人文理念,人口衛生,基礎設施,發展現狀,自然資源,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農村經濟,
歷史沿革
槐塘位於歙縣徽城西郊,是歙縣古村落的一顆明珠。相傳村里古代有長方形水塘,塘邊栽有古槐樹,村由此而得名。在它的一方公里範圍內,南有棠樾第一牌坊群,北有稠墅第二牌坊群。在這它周圍十平方公里內,牌坊總數占全歙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徽州歙縣號稱中國牌坊縣)槐塘歷史優久,名人靠出。宋代丞相程元鳳、學者程 岳、御賜狀元唐皋、學者唐仲實,明代學者唐子彰、程孟、明末清初名醫程敬通,清代學者汪增、詩人程培坤、畫家程義、篆刻家唐燠、程奐輪、書法家程京萼、圍棋高手程蘭如等,都很出名。黃山丞相源的來由,就在於槐塘宋代丞相程元鳳。該村科舉制時,進士有31人,舉人很多,官員不計其數。
改革開放之初,貧窮的槐塘人搶占先機,以當年徽商敢闖天下的精神,背著包袱和雨傘,沿著古絲綢之路步行,赤手空拳地開始闖蕩歐羅巴。
不畏艱險的槐塘人在途中以打工謀生,掙了錢再乘車,掙不到錢就步行,就這樣車步交替。中間的曲折磨難叫人不堪回首,有的因患病被迫半途返回,不少人即使到達目的地也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村民邱增權新婚不久,由於出境手續不全,只好一度滯留在途中,靠打工謀生長達幾年。冬天,就連手腳都凍爛。國內的妻子眼見日日杳無音信,以為丈夫已經遭遇不測。後來邱增權在歐洲立足,回家探親時,才驚訝地發現當年懷孕的妻子生下的孩子已經8歲。歷經風霜雪雨的久別夫妻終於相逢,兩人百感交集,令人為之動容。
最早去西歐的槐塘人胡克毓告訴記者,他1979年到達荷蘭,儘管廚藝頗佳,卻因語言不通,只得打工幫廚。後來,他輾轉來到巴黎,找到一份幫人打工做皮革的活。同時,他一邊動腦捕捉商業行情,一邊努力學習當地語言。1985年,老胡覺得水到渠成,便自己開起了服裝店,還辦了餐館,獲得了永久居住權。事業有成後,胡克毓也沒有忘記同胞,他千方百計,拖親帶故,幫助村里人實現出國賺錢致富的夢想。
敢於冒險,不畏艱難的槐塘人就是這樣,靠著自己白手起家,同舟共濟。如今,60%以上的槐塘人於歐洲發展事業,足跡遍布義大利、荷蘭、法國、英國、德國和西班牙等國。在歐洲,資產超百萬元的槐塘“小老闆”已不下百人,而槐塘村也名副其實地成為了皖南第一“華僑村”。
人文理念
歐元村
遊子不忘回饋家鄉,如今的槐塘村不僅古蹟眾多,文化璀璨,徽派民居和現代歐式別墅競相輝映,農家現代家電、機車比比皆是,家家文明富裕,成為全民創業和新農村建設的先進典型。
在外經商多年的朱景龍先生,幾年前回到槐塘村。他投資80多萬元用於開發景點,興辦旅遊,吸引了眾多的遊人前來觀光採風。德國電視台、中央電視台、香港《大公報》等多家媒體先後來這裡採訪,拍攝影視片。
外出打工掙“外快”,在家的人也閒不下,村里青年農民劉秋星開發養殖業,成為全省帶頭人。在他的帶領下,槐塘村成為家庭養殖和生態觀光農業特色村。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湯顯祖留下的千古絕唱猶在耳邊。槐塘村,這顆徽城西郊歙縣的明珠,正越來越綻放它獨特的魅力。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344戶,共有鄉村人口1455人,其中男性785人,女性670人。其中農業人口1400人,勞動力75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83人,其他民族2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4人,占人口總數的3%;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312人,參合率90%;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詩禮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詩禮鄉衛生院4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村內沒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50戶,占農戶總數的70%。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視,沒有路燈。全村有299戶通自來水;有4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3%。有36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0戶,分別占總數的61%和60%。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詩禮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5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40.00畝,有效灌溉率為8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7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1畝。
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現狀
隨著資本的積累擴張,已有少數槐塘老闆跳出異國他鄉的店鋪加工和餐飲服務行業,租用火車和飛機做起了跨國商貿生意,不少人已定居國外,槐塘成為皖南第一“華僑村”。在周邊百姓眼裡,槐塘是通往歐洲的“跳板”,落戶槐塘就好似出了“國門”。
“歐元兌換價是多少?”這是槐塘村村民見面最常問的一句話。凡有在歐洲務工的家庭都有歐元,當地銀行存儲的歐元大多來自“歐元村”。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678.90畝(其中:田431.70畝,地1,247.20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47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4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1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7,272.20畝,其他面積1,919.50畝。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713.0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08人,距離詩禮鄉中學40.00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5人,其中小學生159人,中學生51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2人,少數民族黨員24人,其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8人。2005年,該村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被評為先進集體。村委會由村支書、村主任、文書組成。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80人。
村務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78.90畝,集體總收入60.46萬元,有固定資產60.46萬元。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各種涉農補貼款、農村轉移支付。
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6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5萬元,占總收入的68%;畜牧業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16%(其中出欄肉豬990頭,雞1250羽);林業收入78.3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25.70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270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0人(占勞動力的9%),在省內務工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