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田鼠

歌田鼠

歌田鼠(學名:Microtus miurus):體長126-128毫米,尾很短。通常為體長之1/3或1/4。耳殼正常。後足掌部僅近踵部被毛,其餘部分裸露,足墊明顯可見。頭骨大小和形狀隨種不同而異,齶骨後緣中央均與翼狀骨突相聯結。上門齒向下垂伸或略向前傾延,第1下臼齒橫葉前方有4~5個封閉的交錯齒環,第3下臼齒均具3個半月形或類長方形的斜列齒環。被毛多蓬鬆。吻部短而鈍,耳殼短小,無頰囊

具有“唱歌”的行為,一種類似金屬的鳴唱聲音,亦或是對附近的天敵的警告。地棲種類,挖掘地下通道,在樹根、岩石下的縫隙中做窩。分布於加拿大和美國。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歌田鼠體長雄性125-163毫米的男性,雌性126-168毫米,體重雄性22.5-60克;雌性28-52克。體型粗笨,頭骨粗而堅實,眼小,尾很短,通常為體長之1/3或1/4。被毛多蓬鬆。吻部短而鈍,耳殼短小,略顯露於毛外。足及四肢均較短,無頰囊臼齒一般都分成很多齒葉。咀嚼面平坦,其上有很多左右交錯的三角形齒環,臼齒能終生生長;在鱗骨上生有眶後嵴。
歌田鼠與其他種類的田鼠不同,因為它的下體部分不是灰色的。長而濃密的皮毛顏色可以從淺灰色至淺棕色,在冬季有所不同,會變得灰暗。柔軟的皮毛往往蓋住歌田鼠的小耳朵。從耳朵下到臀部,沿著身體的側面,可以看到兩邊淺棕色的條紋。歌田鼠有一條短尾巴,腳小,爪子鋒利,通常無法看到下面的毛。

棲息環境

原產於加拿大西北部和美國阿拉斯加,以苔原線為極限,生活在包括阿拉斯加半島和北部海岸的大部分地區,麥肯齊山脈東部。棲息於排水良好的地方,如植被豐富的山坡和岩石上。

生活習性

歌田鼠生活的洞穴挖在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岩石下。有兩個與眾不同的行為。第一個是蓄存室乾草樁的建設,在漫長的北方冬天,為了提供食物,歌田鼠會在灌木的根部或排水良好的斜坡上為自己的洞穴建乾草樁,用於儲存食物和其他用途,在地面上鋪設柳樹芽,馬尾和許多其他植物,這個過程開始於8月。食物包括北極的植物,如扁豆,柳,木賊,莎草。
第二個是具有“唱歌”的行為,這是一種類似金屬的鳴唱聲音,“churring”的聲音。這種呼聲,可能是對領土的宣稱,亦或是對附近的天敵的警告。營地棲和地下生活,以植物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加拿大和美國。
歌田鼠分布圖歌田鼠分布圖

繁殖方式

歌田鼠的繁殖季節時間從5月到9月,雌性每年可產高達3胎。每胎通常包含8個幼仔,雖然報告顯示,最多可產14個 ,但多產可能是危險的,因為母親只能有8個奶頭,所以通常情況下,弱小的個體將無法生存。在出生時,每個幼仔體重可達2.6克,但會在未來幾周內迅速增長。幼鼠很快就會斷奶,母親準備再次交配。許多歌田鼠不能度過它們的第一個冬天,但在人工飼養狀態下,平均壽命能活到約2歲。

亞種分化

歌田鼠(5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歌田鼠麥肯齊亞種
Microtus miurus andersoni
Rand, 1945
2
歌田鼠育空地區亞種
Microtus miurus cantator
Anderson, 1947
3
歌田鼠阿拉斯加州亞種
Microtus miurus miuriei
Nelson, 1931
4
歌田鼠指名亞種
Microtus miurus miurus
Osgood, 1901
5
歌田鼠德克拉特河亞種
Microtus miurus oreas
Osgood, 1907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