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 年,他為剛出道不久的 France Gall 寫的〈Poupee de cire, poupee de son〉,使 18 歲的她贏得世界最多國家、最多人看的歌唱比賽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的冠軍﹝不過她是代表盧森堡出賽﹞。這首歌上市後紅遍全球,在瑞典、挪威、丹麥、西班牙、德國等國登上排行榜冠軍。1996 年 Heavenly 在《Operation Heavenly》翻唱過的〈Nous ne somme pas des anges〉也是他為她打造的許多名曲之一,只是他們這么成功的合作關係並沒有維持很久。
這時候,他的舊識碧姬·芭鐸與他重新開始交往。她啟發了他開始以露骨的方式歌頌情色和(英美的)次流行文化,兩人超友誼的親蜜關係只維持三個多月,但在 1967 ~ 68 年之交,他為她一股腦作出〈Harley Davidson〉、〈Comic Strip〉、〈Bonnie & Clyde〉、〈Ford Mustang〉等多首著名的代表作,但其中最出名的,是一首未發表的〈Je t\''\''aime, moi non plus〉,因為歌詞太過大膽了,碧姬要求不要出版,並結束了兩人的合作關係和戀情。
這時候,他又找到新歡 ── 在安東尼奧尼的經典名片《春光乍現》(The Blow-Up) 里一脫成名的英國女星簡·伯金 。1968 年,時年22,產後的她剛和丈夫 John Barry﹝以 007 電影系列、《獅子與我》等著稱的配樂大師﹞分手,到法國為一部電影試鏡,沒想到不會法語、音感和嗓子都不太好的她,因此結識為那部電影作配樂的他,成為他第三任老婆﹝1968-1980;他來年再娶小他 31 歲的影歌星 Bambou,她則與名導 Jacques Doillon 同居生子,但兩人維持終身的友好關係)、育有一女﹝1971 年,Charlotte Gainsbourg,演過《靈魂的重量 21 Grams》、我老婆是大明星 My Wife Is an Actress》、老媽編的《功夫大師 Kung Fu Master》和老爸編導的《Charlotte Forever》等電影﹞,還成為法國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外國女歌手兼演員。
1976年,《Je t\''\''aime moi non plus》成為他初執導演筒的作品,講述的是一段怪異的短暫戀情,風格堪稱驚世駭俗。尚未成為大牌的傑哈德巴迪厄還在裡頭客串。評價雖然不高,但卻日漸成為cult 級的傳奇片。
從 50 年代末期的香頌/爵士、60 年代初的非洲/加勒比海風、60 年代中晚期的情色/次文化,到了 70 年代初期,他開始作比較概念化的搖滾專輯。1971 年,他以《一樹梨花壓海棠》(Lolita) 為軸心,將簡·伯金轉化為主角的《Histoire de Melody Nelson》,成為公認他最具代表性的專輯,直到現在,Air、Beck、David Holmes 等的風格,都明顯受其影響。1975 年,以納粹歷史為中心的概念專輯《Rock Around the Bunker》﹝他的父母是俄羅斯革命後逃難到巴黎定居的猶太人,身為在法國的外來猶太人,他在納粹興起時期曾親身遭受諸多迫Hai﹞,也引起不少爭議。
接下來,他成為把雷鬼音樂引進法國的重要先鋒,甚至親身跑去牙買加、巴哈馬,找來包括幫 Bob Marley、Peter Tosh 伴奏的一群頂尖樂手 Sly & Robbie、Bob Marley 的老婆 Rita Marley 領軍的 Bob Marley 合音天使 I Threes 等﹞合作,錄製叫好又叫座的《Aux armes et caetera》﹝他第一張登上法國流行榜冠軍的專輯,銷量破百萬張;Sly Dunbar 曾譽為「非牙買加人做的最好的雷鬼專輯」﹞和《Mauvaises nouvelles des etoiles》兩張專輯。
80 年代中期,他又為了玩新浪潮放克音樂,轉往美國錄製他最後的兩張專輯《Love on the Beat》和《You\''\''re Under Arrest》。一樣還是爭議不斷。
簡·伯金她出生於貴族之家,母親是著名的舞台劇演員。受到藝術的家庭氛圍的影響,少女時代的Birkin就參演了舞台劇和電視劇。那時的她羞澀而帶點笨拙,正是這樣的風情讓法國導演Pierre Grimblat選中她作為自己新片的女主角。這時Birkin做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去法國發展,於是她遇上了法國新浪潮的才子Serge Gainsbourg,由此世界上便誕生了一對傾城戀人以及那些傳頌至今的動人旋律。當時的Gainsbourg是出名的花花公子,喜歡流連於各種狂野派對和前衛俱樂部,而那時尚未出名的Birkin只是被看作他的又一位新歡。隨著兩人合唱的《Je t'aime, moi non plus》的問世,Birkin展現了一個音樂家的才華,雖然歌曲本身備受爭議,然而她天生尤物般的聲音,可以詭異,可以溫婉,輕柔恬適還略帶點沙啞,法國香頌從此得到了最傳神的演繹。
對於拉蒂迪亞·科斯塔而言,電影最初只是逢場作戲,因此她在克羅德·傑迪的《美麗新世界》(1999年)中最初扮演的法爾巴拉並不令人信服。《美麗新世界》沒有得到觀眾的承認,但她堅持出演了迪埃里·比尼斯提根據雷吉娜·德佛爾治的小說改編的《藍色腳踏車》(Le Vélo bleu 2000年),她扮演的面對愛情和戰爭的苦難的女主人公萊阿終於得到了法國觀眾的“寬恕”。如同許多從模特轉行拍電影的女演員總不承認“身材起到決定性作用”一樣,她也對記者說:“我渴望變老。”之後,她就在拉魯爾·魯茲的《強力友人》(Les Ames fortes 2001年)中從二十歲的少女一下子演到九十歲的老太婆,她扮演的農婦不惜一切手段擺脫卑微地位向上爬,使她終於擺脫花瓶嫌疑而成為交口稱讚的真正演員。之後,她又成為了帕特里斯·勒孔特的《浮色年華》(Rue des plaisirs 2002年)中的一個美貌妓女,人們都好奇這個演員的未來,而她自己則宣稱:“我將越來越放任自流。”果然,她的下一部電影將是女權主義導演卡特琳娜·布雷亞的《金眼中的女孩》(La fille aux yeux d'or),布雷亞一向大膽的性愛描寫和極端的女性主義色彩絕對會給她實現“放任自流”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