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二百五十周年誕辰作品小輯

歌德二百五十周年誕辰作品小輯

1999年為紀念歌德二百五十周年誕辰,《世界文學》譯載了多部歌德的作品,發表在《世界文學》1999年第3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歌德二百五十周年誕辰作品小輯
  • 作者:斯·茨威格
  • 頁數:40 頁
  • 類別詩歌
導言,目錄,

導言

偉大的歌德當然不只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單以詩人身份而論,他也無疑屬於世界級。從八歲寫詩向外祖父祝賀新年起,到逝世前夕寫詩給後人留“遺囑”為止,借用斯特凡·茨威格的話來說,這位奇人一生沒有一年、許多年沒有一個月、許多月沒有一天,不曾用詩來闡明和印證他的本質的奇蹟。歌德嘗試過並嫻熟地掌握過多種多樣的詩歌格律,有從希臘、羅馬傳下來的頌詩體和哀歌體,有當時德國剛流行的十四行體,有從英國移植過來的民謠體,以及從東方(波斯、中國)借用的韻文格言體。這一切都是他為了表白精神焦灼、展露心靈衝動的抒情手段,但當任何先行者的抒情手段讓他感到拘束時,他會從無到有地為自己的抒情需要創造新的形式,甚至會寫出洋溢所謂散文美的自由詩。歌德詩作有長有短,寫作時間有快有慢,長的長到上萬行如沉雄的《浮士德》,短的短到不過幾行如飄逸的《流浪人的夜歌》:前者寫了六十多年,後者則一揮而就。不論寫什麼樣的詩,在歌德都完全是一個自然的有機的發生過程或放射過程,即使通過固定的格律,也無不將有關格律加以溶化,從未留下任何拘泥不化的形式沉澱。歌德的詩教對於有心的後來人,是永遠學不夠的。
1999年是歌德誕辰二百五十周年。為了表示對這位人類文化偉人的敬意,《世界文學》譯載他的十七首十四行體和一首劇體敘事詩《流浪人》,以及詩人里爾克為《流浪人》所寫的譯介文章和茨威格的《論歌德的詩》一文。《流浪人》寫於一七七一年法蘭克福時期,通過流浪人和質樸的農婦的對白,表達了對於古典希臘文化的慕仰和追求。十七首十四行體寫於一八〇七年魏瑪時期,緣起參見正文“題解”;除這次逢場作戲的嘗試外,歌德此前此後均未運用過這一格律。
以上各首均譯自德國美因河畔法蘭克福英澤爾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海因茨·尼古拉編輯的一卷本《歌德抒情詩編年全集》(歌德逝世一百五十周年紀念版)。里爾克的文章譯自英澤爾出版社出版的十二卷本《里爾克選集》第十卷。

目錄

十四行體十七首
作者:〔德〕沃·歌德譯者:綠原
首次發表:《世界文學》1999年第3期
流浪人(敘事詩)
作者:〔德〕沃·歌德譯者:綠原
首次發表:《世界文學》1999年第3期
流浪人(評論)
作者:〔奧地利〕馬·里爾克譯者:綠原
首次發表:《世界文學》1999年第3期
論歌德的詩
作者:〔奧地利〕斯·茨威格譯者:綠原
首次發表:《世界文學》1999年第3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