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日講四書解義》編著者(清)康熙十六年聖祖仁皇帝。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曆下詔,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自唐宋以後,歷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編纂典籍的傳統,唐代有《藝文類聚》、《北堂書抄》,宋代有《太平御覺》,特別是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永樂大典》,共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圖書七八千種,堪稱鴻篇巨製。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清王朝又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到了清乾隆年間,安徽學政朱筠以為《永樂大典》收錄圖書未為盡全,因此上書建議向民間廣泛徵求佚書,同時,設立專門機構,對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進行校輯。於是,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一百六十餘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日講四書解義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5200790, 9787515200798
- 作者:宋書功 蕭紅艷
- 出版社:中醫古籍出版社
- 頁數:486頁
- 開本:16
- 定價:48.6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日講四書解義》的出版發行無論是對於歷史文獻的研究整理,還是對於中國古代歷史與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積極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時,由於《四庫全書薈要》本來就是書中精品,再輔之以現代的印刷技術,這套書也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大小圖書館和個人收藏的珍品。
圖書目錄
《日講四書解義》卷一/1
大學/1
右,經一章/4
右,傳之二章/5
右,傳之三章/7
右,傳之四章/7
右,傳之五章/8
右,傳之六章/10
右,傳之七章/10
右,傳之八章/11
右,傳之九章/13
右,傳之十章/19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20
中庸上/20
右第一章/22
右第二章/22
右第三章/23
右第四章/23
右第五章/23
右第六章/24
右第七章/24
右第八章/25
右第九章/25
右第十章/26
右第十一章/26
右第十二章/27
右第十三章/28
右第十四章/29
右第十五章/29
右第十六章/30
右第十七章/31
右第十八章/32
右第十九章/34
《日講四書解義》卷三/35
中庸下/35
右第二十章/41
右第二十一章/42
右第二十二章/42
右第二十三章/43
右第二十四章/43
右第二十五章/44
右第二十六章/46
右第二十七章/48
右第二十八章/50
右第二十九章/50
右第三十章/51
《日講四書解義》卷四/55
論語上之一/55
學而第一/55
為政第二/61
八佾第三/70
《日講四書解義》卷五/80
論語上之二/80
里仁第四/80
公冶長第五/87
雍也第六/98
《日講四書解義》卷六/109
論語上之三/109
述而第七/109
泰伯第八/121
《日講四書解義》卷七/130
論語上之四/130
子罕第九/130
鄉黨第十/140
《日講四書解義》卷八/148
論語下之一/148
先進第十一/148
顏淵第十二/158
《日講四書解義》卷九/170
論語下之二/170
子路第十三/170
憲問第十四/182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200
論語下之三/200
衛靈公第十五/200
季氏第十六/212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一/221
論語下之四/221
陽貨第十七/221
微子第十八/231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二/237
論語下之五/237
子張第十九/237
堯曰第二十/246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三/251
孟子上之一/251
粱惠王章句上/251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四/265
孟子上之二/265
粱惠王章句下/265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五/284
孟子上之三/284
公孫丑章句上/284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六/302
孟子上之四/302
公孫丑章句下/302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七/317
孟子上之五/317
滕文公章句上/317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八/333
孟子上之六/333
滕文公章句下/333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九/348
孟子下之一/348
離婁章句上/348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368
孟子下之二/368
離婁章句下/368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一/385
孟子下之三/385
萬章章句上/385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二/400
孟子下之四/400
萬章章句下/400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三/415
孟子下之五/415
告子章句上/415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四/431
孟子下之六/431
告子章句下/431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五/446
孟子下之七/446
盡心章句上/446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六/468
孟子下之八/468
盡心章句下/468
大學/1
右,經一章/4
右,傳之二章/5
右,傳之三章/7
右,傳之四章/7
右,傳之五章/8
右,傳之六章/10
右,傳之七章/10
右,傳之八章/11
右,傳之九章/13
右,傳之十章/19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20
中庸上/20
右第一章/22
右第二章/22
右第三章/23
右第四章/23
右第五章/23
右第六章/24
右第七章/24
右第八章/25
右第九章/25
右第十章/26
右第十一章/26
右第十二章/27
右第十三章/28
右第十四章/29
右第十五章/29
右第十六章/30
右第十七章/31
右第十八章/32
右第十九章/34
《日講四書解義》卷三/35
中庸下/35
右第二十章/41
右第二十一章/42
右第二十二章/42
右第二十三章/43
右第二十四章/43
右第二十五章/44
右第二十六章/46
右第二十七章/48
右第二十八章/50
右第二十九章/50
右第三十章/51
《日講四書解義》卷四/55
論語上之一/55
學而第一/55
為政第二/61
八佾第三/70
《日講四書解義》卷五/80
論語上之二/80
里仁第四/80
公冶長第五/87
雍也第六/98
《日講四書解義》卷六/109
論語上之三/109
述而第七/109
泰伯第八/121
《日講四書解義》卷七/130
論語上之四/130
子罕第九/130
鄉黨第十/140
《日講四書解義》卷八/148
論語下之一/148
先進第十一/148
顏淵第十二/158
《日講四書解義》卷九/170
論語下之二/170
子路第十三/170
憲問第十四/182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200
論語下之三/200
衛靈公第十五/200
季氏第十六/212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一/221
論語下之四/221
陽貨第十七/221
微子第十八/231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二/237
論語下之五/237
子張第十九/237
堯曰第二十/246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三/251
孟子上之一/251
粱惠王章句上/251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四/265
孟子上之二/265
粱惠王章句下/265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五/284
孟子上之三/284
公孫丑章句上/284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六/302
孟子上之四/302
公孫丑章句下/302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七/317
孟子上之五/317
滕文公章句上/317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八/333
孟子上之六/333
滕文公章句下/333
《日講四書解義》卷十九/348
孟子下之一/348
離婁章句上/348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368
孟子下之二/368
離婁章句下/368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一/385
孟子下之三/385
萬章章句上/385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二/400
孟子下之四/400
萬章章句下/400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三/415
孟子下之五/415
告子章句上/415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四/431
孟子下之六/431
告子章句下/431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五/446
孟子下之七/446
盡心章句上/446
《日講四書解義》卷二十六/468
孟子下之八/468
盡心章句下/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