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字義:會意。字從屰,從欠。“屰”意為“露出苗頭”。“欠”指“上半身用力”。“屰”與“欠”聯合起來表示“呼出氣頭”。本義:氣逆。說明:解釋“氣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欮
- 拼音:jué
- 部首:欠
- 注音:ㄐㄩㄝˊ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參考文獻,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拼音:jué , 注音:ㄐㄩㄝˊ
部首:欠, 筆畫數:10,部件分解:屰、欠
四角號碼:8748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B2E
基本字義
1. 氣逆病。
2. 古同“掘”,挖掘;發掘。
3. 古通“蹶”,跌倒;挫折。
人在平靜狀態下,鼻、嘴呼與吸的用時長度是一樣的,呼出氣體的量與吸入氣體的量也是一樣的。而在上半身用力的情況下,比如在用鋤頭掘地時,在舉起鋤頭時,會吸入比平靜時更多的氣體,在鋤頭入地撬動土塊時,吸入的氣體會先呼出一點點,然後氣閉,用完力之後,其餘的氣體才會緩慢釋放出來,這叫做“鬆一口氣”。這其中,用力的時候先呼出的一點點氣頭的情況就叫做“氣逆”。“氣逆”本來是吃飽飯後“打嗝”時出現的現象。因為打嗝的氣逆與上半身短暫用力時的呼氣情況類似,就被照搬過來了。
參考文獻
《現代漢語全功能詞典》 欮 jué (1)氣逆病。 (2)古同“掘”,挖掘;發掘。 (3)古通“蹶”,跌倒;挫折。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𠀤居月切,音厥。《玉篇》掘也。一曰發也,穿也。
又同瘚。《說文》逆氣也。《列子·湯問篇》吳楚有大木,其名為櫾。食其皮汁已憤欮之疾。《注》欮,同瘚。
又同瘚。《說文》逆氣也。《列子·湯問篇》吳楚有大木,其名為櫾。食其皮汁已憤欮之疾。《注》欮,同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