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汝明(1873-1941),字哲夫,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三月十一日生於今閔橋鎮欣家溝頭,1941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8歲。欣汝明是名醫欣澹庵的堂弟,自幼勤奮好學,記憶力強。
基本介紹
- 本名:欣汝明
- 別稱:欣八味
- 字號:字哲夫
- 所處時代:晚清民國
- 出生地:高郵市閔家橋(今金湖縣閔橋鎮)
- 出生時間:1873
- 去世時間:1941
- 主要作品:欣哲夫醫案醫話
履歷,成就,醫德,評價,
履歷
欣汝明在學塾接受基礎教育時,許多經典文章能倒背如流。受堂哥欣澹庵的耳濡目染,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17歲的欣汝明立志從醫,濟世恤貧,成了堂哥的一名第子。他一邊研習欣家醫籍醫案,一邊熟讀精研古代醫學經典。除此外,對歷代名醫著述廣泛涉獵,對明代李中梓、清代葉天士等學說,尤為推崇傾倒。通過博覽群書,加上其堂哥的精心點撥,三年後,醫術學成。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欣汝明開始在高郵湖西地區懸壺濟世。
成就
紮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臨床實踐,加上勤于思考總結,欣汝明很快脫穎而出。他對中醫內、婦、兒諸科造詣很深,對病症辯證準確,對藥物把握精深。因此,他所開藥方,一般雖只有中藥七八味,但對症下藥,藥到病除,事半功倍。久而久之,人們稱他為“欣八味”先生。民間傳說,一次他騎馬外出行醫,路過一個叫廖長發的貧苦農民門口。這時廖的妻子難產已經三天,因無錢延醫,生命垂危。忽然聽說欣汝明路過了家門口,拚命追上去,跪在馬前磕頭,求汝大太爺救救其妻。他下馬問了情況,要廖長發不要著急,回家找幾片梧桐樹葉子,煎水服下,可保無事。廖長發連連磕頭致謝,忙不迭回家照辦。不一會,嬰兒落地,母子平安。隨他出診的一個學生默記於心。幾年後,這個學生也碰到一個與廖長髮妻子難產相同的病例,遂按圖索驥,但並不靈驗。這名學生很吃驚,以為有其他什麼法術,後忍不住向先生請教。他笑笑,點撥說:“讓廖長發用梧桐葉煎水那天,正好是立秋。立秋而桐葉落,所以顯出奇效。錯過這個時候就不靈驗了。用藥不能看表面,生搬硬套,而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此事雖屬傳說,確也體現欣汝明對藥物研究的細緻入微、鞭辟入裡。
除常見病、多發病外,欣汝明對疑難雜症的研究也很精深,治療屢屢成功。銀集鎮有個22歲姓張的青年,患羊角風已6年。發病時口吐白沫,人事不省。其父母四處求醫,均不見效。家人慕名投醫到欣汝明門下。他用北秦皮、連台心等幾味中藥和鬱金、白礬等成藥治療,很快痊癒。高郵縣城有一位律師,患中風半身不遂,被眾多高手作為不治之症而據之門外。家人無法,向欣汝明投醫。他詳診病情,精心用藥,不久奇蹟般治癒。此外,他對內科濕熱危重病症,也有獨到的研究與治療方法。一些真心病(心絞痛)、痿症(骨髓炎)、溫熱(傷寒)患者,經他搶救治療,大都症狀減輕以至痊癒。欣汝明高超的醫術,被求醫者奉若神明,譽為華佗轉世,四方求醫問藥者絡繹不絕。他行醫40餘年,名遍寶應、高郵、盱眙、天長一帶,治癒和救活的病人無數,真可謂普濟眾生,遍灑甘霖。
醫德
欣汝明高尚的醫德,在鄉里也傳為美談。他從不以明醫自尊,倨傲於鄉鄰。雖因行醫之需,出診總是騎馬,但對患病的貧苦農民,充滿同情,常常施診施藥,深受百姓愛戴,被尊稱為“汝大太爺”。他也繼承中醫傳統美德,熱心帶徒,傳道授業,廣植後進。先後帶徒有10人之多,大多成為當地明醫,閔坦就是其高足之一。他的一個名叫吳春帆的學生,曾書長聯一副,獻給他的恩師。聯曰:“青囊傳七世,妙手蟬聯,先生上綿祖德,下裕後昆,今茲菜彩承歡,只秩椿萱麗日;繹帳列十人,回春驥附,小子幸生堂,中斬入室,此際杏林祝嘏,一門桃李坐春風。”
評價
值得一提的,欣汝明傾其畢生精力,著成《欣哲夫醫案醫話》一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他去世後,其門徒對其遺著進行整理,一部分發表在北京《中醫雜誌》上,一部分匯入《現代名醫名案選》,還有一部分陸續發表在《中醫文摘》中。1985年,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江蘇歷代醫人志》,他被作為民國年間的名醫,載入其中。1988年,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跛鱉齋醫草》,辟有“欣八味與占課”一節,專載他的醫績。欣汝明是欣氏醫派崛起的又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