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衍斯道九日同登鳳山

《次韻衍斯道九日同登鳳山》是明代詩人德祥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次韻衍斯道九日同登鳳山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德祥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次韻,九日,片時,今日,偶然,握手,

作品原文

雲逢水遇片時間,燕北鴻南兩未閒。今日偶然成握手,重陽難得共登山。
豈知白髮翻多事,相對黃花覺厚顏。惆悵不堪回望處,群鴉飛盡暮潮還。

作品注釋

次韻

依次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也稱步韻。世傳次韻始於 白居易 、 元稹 ,稱“元和體”。 唐 元稹 《酬樂天餘思不盡加為六韻之作》:“次韻千言曾報答,直詞三道共經綸。”原註:“ 樂天 曾寄予千字律詩數首,予皆次用本韻酬和,後來遂以成風耳。”一說始於 南北朝 。 明 焦竑 《焦氏筆乘·次韻非始唐人》:“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載 王肅 入 魏 ,舍 江 南故妻 謝氏 ,而娶 元魏帝 女,故其妻贈之詩曰:‘本為薄上蠶,今為機上絲。得路遂騰去,頗憶纏綿時。’繼室代答,亦用絲時兩韻。是次韻非始 元 白 也。”

九日

(1).九個太陽。古代神話,謂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堯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見《楚辭·招魂》、《山海經·海外東經》。 三國 魏 曹植 《愁霖賦》:“攀扶桑而仰觀兮,假九日於天皇。” 晉 傅玄 《雜詩》:“暘谷發清曜,九日棲高枝。” 清 顧炎武 《書女媧廟》詩:“彎弓不射九日落,蒼蒼列象生毛羽。”
(2).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藝文類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飲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龍山飲》詩:“九日 龍山 飲,黃花笑逐臣。” 元 丁鶴年 《登定海虎蹲山》詩:“東海十年多契闊,西風九日獨登臨。”

片時

片刻。 隋 江總 《閨怨篇》:“願君關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時妍。” 宋 王茂孫 《高陽台》詞:“片時千里 江 南路,被東風誤引,還近陽台。”《水滸傳》第四四回:“煩請二位義士同往小寨相會片時。”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休息片時, 朱潔夫 趕來,言 謝仁釗 來電話。”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說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說:‘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照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偶然

(1).事理上不一定要發生而發生的。與“必然”相對。《後漢書·儒林傳·劉昆》:“詔問 昆 曰:‘前在 江陵 ,反風滅火,後守 弘農 ,虎北度 河 ,行何德政而致是事?’ 昆 對曰:‘偶然耳。’” 唐 李德裕 《周秦行紀論》:“歷既有數,意非偶然,若不在當代,必在於子孫。” 宋 蘇軾 《芙蓉城》詩:“此生流浪隨滄溟,偶然相值兩浮萍。” 巴金 《秋》十七:“ 覺民 搖搖頭,充滿著自信地說:‘這只是偶然的事。做父親的人倒是頑固的居多。’”
(2).間或;有時候。 唐 元稹 《劉氏館集隱客》詩:“偶然沽市酒,不越四五升。” 宋 蘇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魯迅 迭文《隨感錄》:“愛國者雖偶然懷舊,卻專重在現世以及將來。”

握手

(1).執手,拉手。古時在離別、會晤或有所囑託時,皆以握手表示親近或信任。《東觀漢記·馬援傳》:“ 援 素與 述 同鄉里,相善,以為至當握手迎如平生。”《三國志·魏志·曹爽傳》:“ 爽 以支屬,世蒙殊寵,親受先帝握手遺詔,托以天下。” 唐 元結 《別王佐卿序》:“在少年時,握手笑別,雖遠不恨。” 宋 陸游 《齋中雜興》詩之十:“道逢 若耶 叟,握手開蒼顏。” 清 納蘭性德 《於中好·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詞:“握手西風淚不乾,年來多在別離間。”
(2).今用為見面、分別的禮節,也用來表示慰問或祝賀。 趙大年 《公主的女兒》三:“作揖變成了握手。”
(3).拳屈手指。 漢 焦贛 《易林·乾之履》:“空拳握手,倒地更起。”
(4).指拳屈手指以掬物。《管子·弟子職》:“凡拼之道,實水於盤。攘臂袂及肘,堂上則播灑,屋中握手。” 尹知章 註:“堂上寬,故播散而灑;室中隘,故握手為掬以灑。”
古代死者入殮時套在死者手上的殮衣。以布帛縫製,形如直囊。《儀禮·士喪禮》:“握手,用玄,纁里,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著組系。” 賈公彥 疏:“名此衣為握,以其在手故言握手,不謂以手握之為握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