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天錫提舉

《次韻天錫提舉》是宋代詩人惠洪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全詩可分成三段,第一段為前六句,刻畫共同游芙蓉峰的真趣,妙在不落言詮、語意之外,充滿歡欣;第二段為中間十句,意在表明自己遇赦歸來之後,當永遠皈依佛教,雖貧亦無礙,過去種種,只不過偶然遊戲人間;第三段為結尾四句,重在寫情,情中寓空靈之景,豁然落響天外,結句更回映前文之“攜僧”,示臨分時話語當永留心曲。全詩心境空曠、意境深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次韻天錫提舉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惠洪
  • 作品出處:《宋詩鈔·石門文字禪集鈔》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次韻天錫提舉
攜僧登芙蓉,想見綠雲徑。
天風吹笑語,響落千岩靜。
戲為有聲畫,畫此笑時興。
夙習嗟未除,為君起深定。
蜜漬白芽姜,辣在那改性。
南歸亦何有?自負蘆圌柄。
舊居懸水旁,直室如仄磬。
行當洗過惡,佛祖重皈命。
念君別時語,皎月破昏暝。
蠅頭錄君詩,有懷時一詠。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天錫:鄒天錫,北宋末年人,曾為《楞嚴經》作注。
②提舉:官名。
③芙蓉:指衡山芙蓉峰。《水經注》卷三八《湘水》:“芙蓉峰最為竦傑,自遠望之,蒼蒼隱天。”
④夙(sù)習:舊習。
⑤深定:深深的入定。僧人趺座,保持一心定於空明,稱入定。
⑥蘆圌(tuán團):圌,圓形。蘆圌即蒲團。《高僧傳》卷十《杯度傳》:“(杯度)或德行入市,唯荷一蘆圌子,更無餘物。”
⑦仄磬(qìng):仄,側;磬,石制打擊樂器。
⑧皈(guī歸):同歸。皈命:即歸依佛法之意。
⑨蠅頭:蠅頭小字。

白話譯文

你當初攜我登上芙蓉峰頂,至今能想像綠雲般山林中小徑。
天空中清風吹來陣陣笑語,音響撒落在千岩幽寂勝境。
戲作一幅有聲之畫描繪開懷歡笑時心情,可嘆舊習仍未除去,為你來訪我中止入定起迎。
這好比蜂蜜漫漬生薑,那會改變它熱辣本性。
放逐南疆遇赦歸來身有何物?仍只是背負蒲團踽踽獨行。
舊居孤懸在河流邊,空空的屋室好似傾側石磬。
行將在此一洗往日過失惡濁,重新皈依佛祖擺脫塵心。
但總是感念你臨別贈語,有如皎潔月光破除昏暝。
用蠅頭小字錄下你所寫詩句,一旦止不住懷念便取出誦吟。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明,是詩人為友人鄒天錫當得“提舉”而作的一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分三段。前六句為第一段。開頭兩句:“攜僧登芙蓉,想見綠雲徑”叔說當時承天錫提舉,相攜共登衡山的芙蓉峰,所經行的山徑上,綠雲繚繞,至今還可以想見登山的情景。接著兩句:“天風吹笑語,響落千岩靜。”則寫登臨之時,意趣盎然,天風吹送著笑語的聲音這聲響打破了千崖萬壑的寂靜,迴旋在幽谷叢林之間登臨之樂,恍如身在仙境,遠非人世間所能有。“戲為有聲畫,畫此笑時興”這兩句是說,因為心情的歡暢,當時曾賦詩以志戲為繪景繪聲之句,不僅詩境如同有聲之畫,而且所畫的即為笑語時的清興和神情。如今雖說此游已成往事,而笑語之情,登山之趣,依然歷歷在目。這一段極寫登山之樂,而寫景寫情寫境界,寫登臨時的笑語,寫笑語中蘊藏的興致,可算是一片化機融和在詩情畫薏之中構成神奇的畫境。
第二段為“夙習”到“皈命”十句。“夙習”四句,感嘆自已雖然出家為僧,但積習未除,所以友人來訪,深感高誼,不惜從入定之標,油然而起破除深定”時的戒律。從自已的習性來說就好比是經過蠻浸的芽姜,儘管外面一層甜,卻是內在的辣性並未改變。這段後半“南歸”以下六句,回憶從瓊崖南歸以來自己仍舊是孑然行腳之僧所攜所負,僅僅為蘆之篋其中不過是破衲、喉糧而已。歸來之後,且喜懸在水邊的舊居猶存茅庵徑直聊可容膝,小得就像懸磬一樣,但即是這點足以藏頭覆足的所在,也夠得上滿意的程度。行當一洗往昔的罪過,重行皈依佛祖,以掃除塵念,一意清修,將亦自有拋卻紅塵之樂。這一段追敘放逐遇赦後的情況,著重表明心性未改,且有志禪寂,以便友人了解自已的趨向。
第三段“念君”等四句,是對友人致憶念之情。想起友人臨別的話語,就象天空中皎潔的月亮,破除了長夜的昏暝而在自己的心靈上朗照。在清暇之時,不免以蠅頭細楷,恭寫君詩,以便在懷思之時,取來詠誦一過,使不復生鄙吝之情,以為修行中的良伴。此情此意,必當得君之一諒,想來定能不我遐棄,也就大慰生平了。“皎月破昏暝”一句,善用比喻,意境高妙。
全作意境高曠,幽清中見其雅致。詩人雖為方外之人,但情根畢竟未斷,塵念猶存,蜜漬姜芽之喻,十分形象。詩境和心境雖然不妨參合,但就詩而論,這首詩是詩境高於心境的。

名家點評

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丁進《中華詩文鑑賞典叢·唐宋詩鑑賞辭典》:這首詩既有佛家弟子的安貧樂道,又有風流才子的豪情,讀起來既能快意於人生,也能滌盪心情,是一篇佳作。

作者簡介

惠洪(1071—1128年), 字覺范,俗姓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宗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試經於汴京天王寺,得度為僧,後入清涼寺。因與監察御史張商英、定武軍節度使郭天信有交誼,徽宗政和元年張、郭得罪,惠洪坐配崖州,後遇赦還。高宗建炎二年卒。惠洪詩內涵深厚而頗為雄健,不落前人窠臼,為有宋詩僧之冠。有《石門文字禪》《冷齋夜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