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深海相

次深海相

次深海相又稱半深海相。海相沉積類型之一。形成於大陸坡地區,海水深度200~2000米或30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次深海相
  • 又稱:半深海相
  • 類型:海相沉積
  • 形成於:大陸坡
  • 定義:大陸斜坡環境中沉積物質的總特徵
  • 深度:深200—2000米的區域
釋義,特性,

釋義

次深海相又稱半深海相。在大陸斜坡環境中沉積物質的總特徵。形成於大陸斜坡,其沉積物主要是陸源泥質物,包括藍(青)色軟泥(以粉砂、粘土為主,其次為碳酸鹽泥)、黃色或紅色軟泥和綠色軟泥(含海綠石和少量長石、石英、雲母)。還有碳酸鹽軟泥,另外,發育滑塌和重力流沉積等。

特性

次深海區相當於大陸斜坡,即水深200—2000米的區域。現代次深海占現代海洋面積的12%。 ‘陽光可傳播到400一500米深度,故現代次深海帶基本上是沒有植物的,生物群是以食肉的腹足類為主,瓣鰓類是薄殼的和平滑的種,還可見腕足、放射蟲、有孔蟲等。波浪作用不能達到海底。
現代次深海中分布最廣的是各種軟泥,還可有少量的砂、礫及介殼沉積:
(1)蘭色軟泥:產於還原環境下,·含硫化氫,成分中以粉砂粘土為主,成為富含硫化氫的蘭色頁岩
(2)紅色軟泥:主要在現代的熱帶、亞熱帶的次深海中有產,以粉砂粘土為主,還有碳酸鹽。
(3)綠色軟泥:有大量的海綠石,還有碳酸鹽和少量碎屑礦物。
(4)此外還有火山灰軟泥和砂、冰川沉積、珊瑚泥及珊瑚砂、碳酸鹽泥及砂(即灰泥及砂屑)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