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最小超對稱模型中的Higgs物理

次最小超對稱模型中的Higgs物理

《次最小超對稱模型中的Higgs物理》是依託河南師範大學,由衡朝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次最小超對稱模型中的Higgs物理
  • 項目類別:專項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衡朝霞
  • 依託單位:河南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雖然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在解釋電弱物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電弱對稱性破缺以及與其相關的質量起源問題仍未解決,而目前正在運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尋找引起質量起源的Higgs粒子。LHC最新實驗結果表明在125GeV附近存在一個與標準模型性質相似的玻色子,其雙光子信號的超出在超對稱模型中可以得到合理解釋。因此在超對稱模型中對Higgs性質研究是當前非常熱門的課題之一。. 本項目正是圍繞目前尋找Higgs粒子這一熱點問題展開,緊密跟蹤LHC不斷更新和豐富的實驗數據,在次最小超對稱模型NMSSM中研究Higgs粒子性質以及LHC探測超對稱粒子的能力,從而為實驗尋找Higgs粒子以及檢驗超對稱理論提供理論指導。

結題摘要

結合LHC公布的Higgs實驗數據,我們在最小超對稱標準模型(MSSM)和次最小超對稱標準模型(NMSSM)中分別對比研究了LHC和光子-光子對撞機上類標準模型雙Higgs的產生。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在MSSM和NMSSM中,LHC上雙Higgs產生主要是來自膠子-膠子凝聚過程。相比標準模型(SM)預言,產生截面最大可以抬高10倍。(2)在光子-光子對撞機上,MSSM中雙Higgs產生截面的抬高主要來自stau圈圖的貢獻,產生截面最大可以抬高18倍;而在NMSSM中主要來自標量top夸克圈圖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