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潭頭附屬中學,又名七七中學、欒川二高,位於河南省欒川縣潭頭鎮玉陽腳下、伊河之畔,抗日戰爭期間,河大師生遷至潭頭(1939年),河大遷駐潭頭後,為解決當地青少年及本校職工子弟就讀中學難問題,於1939年在潭頭創辦初級中學——七七國中,之後又創辦了七七高中。
2018年河南大學潭頭附屬中學高中部,參考應屆畢業生50餘人,專業生一本過線11人,二本過線5人,50餘名考生中,經河大培訓的26名學生,有25名專業過線,10人文化課過一本線。其中袁江影同學,專業235分,文化課426分。
2019年7月11日上午,河南大學潭頭附中、河南大學荊紫關附中藝術培訓班開班儀式在明倫校區舉行。本次培訓共有來自潭頭附中、荊紫關附中的72名學生參加,他們將在河南大學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進行為期15天的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大學潭頭附屬中學
- 創辦時間:1939年
- 所屬地區: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
- 類別:公辦完全中學
- 又名:七七中學、欒川二高
- 位於:欒川縣潭頭鎮玉陽腳下、伊河之畔
- 占地面積:40餘畝
學校簡介,辦學規模,七七中學校歌,獲得榮譽,河大活動,
學校簡介
1944年5月,日軍突襲潭頭。河南大學南遷荊紫關,七七中學全由地方接辦,1947年因形勢所迫停辦。河南大學在潭頭5年間,創辦了七七中學、伊濱中學、潭頭幼稚園,並擴建了原有的偉志國小,大力發展山區普通教育,使潭頭成為豫西山區的一塊文化聖地。1942年春,七七中學成立春季班,男女兼收,開潭頭地區女子受中等教育之先河。同年秋,為使七七國中首屆畢業生能夠就近繼續升學,河南大學又及時創辦了七七高中。史料顯示,早在1943年,潭頭兒童入學率已達80%以上,國中入學率達45%。
但是,多少年過去了,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仍然是潭頭與河南大學共同創下的教育奇蹟——潭頭七七中學。河南大學離開潭頭50年後的1995年4月,曾更名為欒川二高的原潭頭七七中學,啟用河南大學潭頭附中校名。
該校堅持“為高校輸送合格新生、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辦學宗旨,推行全面加特長的辦學模式,狠抓教學質量,發展藝術特長,形成了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同時成為欒川縣向高校輸送藝術人才的重要基地。歷經60餘年的辦學實踐和數代人的開拓奮鬥,已成為一所辦學條件好、管理水平高、發展潛力大,頗具鮮明辦學特色和優勢,在欒川縣及鄰縣有廣泛影響的高級中學。高考成績穩步提高,連續三年高考上線率達80%以上,音樂、美術專業上線率達100%。
2015年,在河南大學校黨委宣傳部、校團委的組織下,我校歷史文化學院組建了“河南大學潭頭辦學歷史調研”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欒川縣潭頭鎮、嵩縣城關進行口述歷史的採集和整理,成果豐碩;2017年,該院又組建了“潭頭特色小鎮旅遊規劃調研團”和“河南大學潭頭辦學舊址調研團”兩支隊伍,將歷史與當地旅遊規劃結合起來,深挖其文化內涵,發揮其價值。2015年以來,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河南大學藝術學院彭西春、李明偉、李政、陳政、胡冰、郭林、周春燕、付萬全、王金志等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們自發利用暑期時間,對潭頭附屬中學學生進行高考美術教學集中培訓,有針對性地對其強化訓練;為保證教學質量,授課班級設定為20-30人手把手小班型授課。另外,我校與潭頭鎮還在教育、文化、旅遊等多方面長時期持續展開合作。
辦學規模
河南大學潭頭附屬中學占地面積40餘畝,建築面積11020餘平方米,擁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教師辦公大樓、高品位的學生公寓、寬敞明亮的大禮堂、方便實惠的飲食小區;擁有多媒體、鋼琴、閉路電視、衛星地面接收器,語音發射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擁有300米標準跑道操場,藏書達萬餘冊的圖書館等。有教學班18個,學生1000餘人,教職工72人,專職教師68人,其中在職研究生9人,高級教師2人,一級教師9人,省、市級骨幹教師3人,責任心強、勇於創新、團結進取。
七七中學校歌
玉陽峨峨,伊水蕩蕩,吾校位其旁。
我輩之心,要清似伊水;我輩之志,要高似玉陽。
一方風俗賴我輩移易,一方民氣待我輩發揚。
願大家齊努力,齊努力,莫彷徨,莫彷徨。
我輩之心要清似伊水,我輩之志要高似玉陽。
使我校成績為國之冠,使我校歷史與國無疆。
願大家齊努力,齊努力,莫彷徨,莫彷徨。
玉陽山,是潭頭鎮附近的一座高山,伊水是鎮上流過的伊河,這都是潭頭的標誌。歌聲激越高亢,師生群情激昂。此歌詞出自文學院院長嵇文甫之手,曲子出自教育系教授陳梓北之手。
獲得榮譽
河南大學潭頭附屬中學先後被欒川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授予“綜合考核先進單位”“校園安全先進單位”“高招工作先進工作單位”“縣級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其中2000年和2004年特別受到縣委、政府通令嘉獎,全市高招工作會議上受到市教育局表彰。
河大活動
2011年1月18日至20日,河南大學”有情有義有擔當·河大學子重走潭頭辦學路”大型系列報導活動走訪團一行沿著抗戰時期河大在洛陽欒川的辦學之路,“走潭頭、獻愛心”,探訪河南大學在潭頭辦學的點點滴滴,緬懷歷史,悼念先烈。
在河南大學潭頭附屬中學原校長姜晉森等的帶領下,走訪團一行來到河大潭頭附屬中學(“七七”中學高中部所在地),參觀了校史館和校園建設,對附中的歷史和現狀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仿河大南門的校門、詞曲相似的校歌,以及“熱烈歡迎河大師生回家”、“發揚河大遺風、振興潭頭教育”等高高懸掛的橫幅,令人處處感受到河大元素和濃濃河大情。
1944年5月,日寇血洗潭頭。在那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潭頭人民心繫河大、保護河大,甚至有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潭頭老鄉李紅太一家三代大義參天,默默為抗日犧牲的河大師生守墓67年。
河南大學大學生劇社的成員計畫把河大潭頭慘案搬到舞台上,他們這次專程跟隨採訪團到潭頭,參加揭幕儀式,採訪罹難師生家屬,為編劇積累素材。
有感於潭頭父老與河南大學在抗戰年代開始結下的魚水深情,河南大學出版社向河大潭頭附中捐獻了3萬元現金和價值2萬元的圖書。
據悉,2010年8月,在省領導關懷下,潭頭河南大學辦學舊址正被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月通過河南省“國保申報委員會審批”。
欒川縣潭頭鎮玉陽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