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與個人》是201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羅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權威與個人
- 外文名稱:Authority and the individual
- 作者:【英】伯特蘭·羅素
- 類別:演講稿集
- 字數:約50000
內容簡介,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權威與個人》其中每一篇都是羅素在演講前寫成文字的講稿。肇因於羅素憂慮“個人自由往往隨著工業主義的增強而減少”,從而建議人們思考如下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把進步所必需的個人首創精神的那種發揮程度與生存所必需的凝聚力的牢固程度結合起來。
目錄
卷首語 | 第五講 控制與主動性:它們各自的領域 |
導言 | 第六講 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 |
第一講 社會凝聚力與人性 | 羅素作品譯名對照表 |
第二講 社會凝聚力與政府 | 譯名對照表 |
第三講 個性的作用 | 譯後記 |
第四講 技術與人性的衝突 |
創作背景
在現代社會,個人主動性是社會進步與發展所必需的,社會凝聚力則是人類生存和穩定所必需的,然而二者始終存在著巨大的緊張,並突出地表現為權威與個人的衝突,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係也就成了現代社會政治理論的重要論題。該書是他在英國廣播公司六次演講的結集。
作品思想
關於權威對個人的限制,羅素指出,在舊石器時代,部落似乎生活在一種人們現在將會描述為無政府的狀態,因為當時的社會性行為足以控制個人的行為;到了新石器時代,政府產生,並且是作為一種強制人們服從的權威而存在,政府產生的可能性在於社會規模的擴大,成員間無法進行相互了解,開始需要政府這樣的集體決策的實體,隨即就產生了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擁有著最高權力,扮演著維護社會穩定和發展的角色
在最早的原始社會裡,人性表現為對內部群體的團結和對外部敵人的憎恨。然而,當政府形成之後,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時的公民不免要面臨一個問題,即個人很難表達政治意願,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會變得浮躁和消沉,國家的各項職能也無法高效實現。在這裡,人性與政府的關係表現在,因為政府的出現,公民很難滿足其人性需要,一方面,對於國家內部,公民所能參與的太少,缺乏政治上的參與熱情,而這與人性中對內部群體的團結是相悖的;另一方面,人性中對外部敵人的憎恨,又要如何去實現。
權威與個人的矛盾導致了雙重運動:第一,社會規模的擴大導致了政府的出現,使原先鬆散的組織類型轉變為有著更多秩序和規定的政府;第二,在政府強力控制的形勢下,社會習俗、傳統和法律都相對穩定,從而極大地限制了個人的主動性,非權力層的社會成員將會感到無助和迷茫,與人們所認識的人性相違背。
羅素作為一個真正的個人主義和人道主義者,其所關注的首先是個體的自由,同時,在此基礎上,自由人與自由人應當和平共處的聯合,人畢竟是群居動物,否則就不存在自由問題,更沒有共和問題。科學探索可以將人引向求真,藝術創造可以將人引向求美,公平競爭可以使得一切個性行為保持活力,而政治、經濟等的公正則是更廣闊意義上的個性得以舒展的平台,是善與愛的追尋。這些使得人類行為遠離假醜惡恨,而實現它們都需要讓權力保持適度——既維護了共和秩序,又保證了個體自由,同時,保護多元這種無害的分離,使得個性與個性之間保持正常距離,不至於同化或被同化。
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伯特蘭·羅素畢業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為無神論或不可知論者,被認為是與弗雷格、維根斯坦和懷特海一同創建了分析哲學。伯特蘭·羅素與懷特海合著的《數學原理》對邏輯學、數學、集合論、語言學和分析哲學有著巨大影響。1950年,伯特蘭·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