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空間過程與區域經濟發展》是2014年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德。
基本介紹
- 書名:權力空間過程與區域經濟發展
- 出版社: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6頁
- 開本:16
- 品牌: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 作者:胡德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14696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權力空間過程與區域經濟發展》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權力空間過程與區域經濟發展》可供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城市規劃、城市與區域研究人員學習,亦可供高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權力空間過程與區域經濟發展》立足政治地理、行政地理的分析視角,探討了經濟轉型時期中國國家(政府)與快速工業化、城鎮化之間的權力作用關係:從中央層面看,在各地區工業化與城鎮化相互促進、互為激發的過程中,中央政府根據發展實際通過權力空間配置、行政機構改革、行政區劃調整等方式,不斷調整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力關係格局和權力實踐目標,形成對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強有力的導引性和調控性力量;從地方層面看,轉型時期各級地方政府利用分權化改革從中央政府獲取和分享的行政權力,立足行政轄區範圍,組織地方資源,推進當地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0 導言 為什麼研究國家權力?
0.1 緣起
0.1.1 如何認識國家及其權力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與功能?
0.1.2 什麼樣的國家權力運用能夠激發市場繁榮和經濟成長?
0.1.3 如何認識中國轉型時期工業化、城鎮化與國家權力的關係?
0.2 一些須要澄清的事項
0.2.1 研究主題的界定
0.2.2 本研究的視角和側重
0.2.3 研究方法和研究資料
0.3 理論背景
0.3.1 國家權力與經濟成長:新自由主義的觀點和國家主義者的反駁
0.3.2 轉軌經濟學: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以及中國模式
0.3.3 對既有理論的一個簡要評述
0.4 本研究的主要命題和論點
0.4.1 國家(權力)干預:目標、過程與階段
0.4.2 好的權力與壞的權力:國家權力影響經濟成長的邏輯和機理
0.4.3 制度基礎與配套政策:國家權力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0.4.4 國家治理與權力分享:效率、公平與權力規制
l 認識國家權力:概念、特徵及辨析
1.1 國家、政府與市場
1.2 國家權力
1.2.1 權力的概念
1.2.2 國家(政府)權力
1.3 國家權力的顯著特性
1.3.1 權力的價值本質
1.3.2 國家權力的普遍性和強制性
1.3.3 國家權力的層級特性
1.4 國家權力的結構性與類型劃分
1.4.1 國家權力的一種類型劃分:聯繫性權力與結構性權力
1.4.2 另一種劃分方式:政治權力、行政權力、經濟權力
1.5 國家性、國家權力與國家治理能力
2 國家權力、經濟干預與社會經濟績效
2.1 國家權力為何干預經濟——三種解釋
2.1.1 經濟學者的解釋:受委託責任與解決市場失靈
2.1.2 政治學家的聲音:合法性基礎與發展動力
2.1.3 國家(政府)的自利性邏輯:政府的“經濟人理性”與權力干預
2.2 不同層級政府權力干預經濟的動機與邏輯
2.2.1 中央政府
2.2.2 地方政府
2.2.3 政府官員
2.3 國家權力如何干預經濟——兩個層面的分析
2.3.1 政治經濟學的表述
2.3.2 經濟法視角的認識
2.4 國家權力干預與經濟表現的一些現實觀察和討論
2.5 有利於經濟成長的國家權力干預:可能性和條件
3 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一些解釋和本書的觀點
3.1 制度成本降低、要素成本優勢和人力資本積存
3.2 為增長而競爭:分權、地方競爭與經濟成長
3.3 縣制度的佃農分成與以縣為核心的地區競爭
3.4 中國經濟成長的邏輯:一個權力關係變革的分析視角
3.4.1 多維度的分權引致權力關係的變革
3.4.2 權力關係變革與權力空間中生產關係的變革
3.4.3 權力、空間與權力空間中的生產:一個抽象化的討論
3.4.4 中國國家(政府)權力助推經濟成長的邏輯
4 解構國家:中國轉型過程中的國家權力和空間分享
4.1 中國的國家治理結構:行政等級體系與黨的等級體系
4.1.1 政府層級體系
4.1.2 政區等級體系
4.1.3 政府組織結構:層級制與職能制的結合(條與塊的結合)
4.1.4 行政等級體系與黨的等級體系
4.2 等級體系下國家權力的空間配置與作用機制
4.2.1 垂直結構下的政府權力空間運動
4.2.2 水平方向上的政府權力空間運動
4.3 中國轉型時期國家權力的空間分享:四個維度
4.3.1 國家與社會:國家權力向社會讓渡
4.3.2 中央與地方:委託一代理關係的變革
4.3.3 中央與地方:公共行政權力結構的調整與變革
4.3.4 “條塊關係”的變革:部門權力向地域權力的讓渡
4.3.5 政府間關係變革:各層級政府權力劃分及變遷
4.4 轉型期國家權力分享的現實影響:一個地方政府角色與行為的多維分析
4.4.1 發展型地方政府:地方法團主義與地方發展主義
4.4.2 創新型地方政府:地方自主性與地方制度創新
4.4.3 競爭型地方政府:區域行政主體地位與地區競爭
4.4.4 反市場的地方政府:行政區經濟的負效應與地區分割主義
5 一個梗概性的描述: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國家權力與經濟變遷
5.1 國家權力下的計畫經濟
5.1.1 改革前的國家權力與政府行為
5.1.2 改革的起因與緣由
5.2 改革中的權力配置與實現方式
5.2.1 改革中的權力關係主體
5.2.2 權力配置與實現方式
5.3 國家權力空間過程與現實區域經濟效果之一——分權化改革與區域經濟效率提升
5.3.1 分權化改革過程
5.3.2 特權化政策與區域非均衡格局
5.3.3 再集權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5.4 國家權力空問過程與現實區域經濟效果之二——行政機構改革與市場化進程
5.4.1 行政機構改革的演進與邏輯
5.4.2 機構改革與市場化進程
5.5 國家權力空間過程與現實區域經濟效果之三——行政區劃改革與區域經濟格局
5.5.1 區劃改革的基本脈絡
5.5.2 行政區改革的效果與影響——以鄉鎮撤併為例
6 工業化過程中的國家權力考察
6.1 計畫時代的國家權力與工業化的歷史基礎
6.1.1 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與國家工業化
6.1.2 國家工業化的部門偏好和空間布局
6.1.3 作為副產品的、獲得一定支持的鄉村工業
6.2 改革中國家權力與非國有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
6.2.1 制度變革、國家權力嵌入與鄉鎮企業的崛起
6.2.2 鄉鎮企業轉制:一個國家權力干預下的集體經濟部門的消失與演進
6.2.3 對外開放、園區經濟與外向型工業發展
6.3 三種典型區域工業化模式中的國家(政府)權力
6.3.1 起始條件差異、地方自主性與地區工業化模式
6.3.2 三種工業化模式的主體特徵和演化路徑
6.3.3 政治生態:三種工業化模式中的國家權力與政府權力
7 國家權力與轉型中快速城鎮化
7.1 中國城鎮化發展階段與發展進程
7.1.1 城鎮化發展階段劃分的理論探討
7.1.2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鎮化率及其階段劃分
7.1.3 一個巨觀二分法:計畫經濟時期的低速城鎮化與改革以來的快速成長
7.2 汁劃經濟時期的低速城鎮化
7.2.1 汁劃經濟時期我國城鎮化演進的歷史脈絡
7.2.2 海外學者對計畫經濟時期中國城市化因何發展緩慢的解釋
7.31978年中國改革以來城鎮化歷程的典型特徵分析
7.3.1 基本特徵:快速城鎮化
7.3.2 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
7.3.3 異地城鎮化與半城鎮化
7.4 對改革開放後中國快速城鎮化動力的認識和檢視
7.4.11978年以來快速城鎮化動力機制的探討及最新趨勢
7.4.2 中國快速城市擴張過程中的國家權力因素
7.41978年以來我國快速城鎮化的巨觀考察:一個國家權力的視角
7.4.1 市鎮設定制度變遷與城鎮數量增長
7.4.2 戶籍制度約束與半城鎮化現象
7.4.3 行政擴張型城市化
7.4.4 國家城市政策與城市等級規模
8 微觀視角和典型案例:政府權力干預下的工業化與城鎮化
8.1 重慶市銅梁縣的縣城城鎮化與Y村的變遷
8.1.1 田土下放後的十年發展
8.1.21990—1997年的進入市場
8.1.31997年以來的市場化與城鎮化
8.1.4 最新的變化與啟示
8.2 作為城鎮化導引的政府權力:溫州龍港
8.2.1 龍港概貌
8.2.2 政府權力的運作智慧
8.2.3 市場權力的理性光芒
8.2.4 政府權力與市場權力的和諧與融合
8.2.5 被行政管理權約束的龍港
8.3 政府權力博弈與都市區空間重構:江蘇常州
8.3.1 常州概貌
8.3.2 常州城市發展中的癥結
8.3.3 權力博弈中的常州城市發展
8.3.4 常州案例的啟示
8.4 省、市、縣權力關係與浙江的縣域經濟之路
8.4.1 浙江縣域經濟的發展歷程
8.4.2 “強縣戰略”與“省直管縣”
8.4.3 “省直管縣”與“強縣擴權”
8.4.4 浙江“省直管縣”的效果與啟示
9 全書結論:中國的經驗——國家權力與中國經濟改革的內在關聯
9.1 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經驗——國家權力與市場權力的共同推力
9.1.1 政府與市場
9.1.2 國家權力與市場權力
9.2 改革中國家(政府)權力的實踐理性:理性選擇、次優目標與帕累托改進
9.2.1 國家權力實踐中的理性
9.2.2 改革過程中的次優目標與帕雷托改進
9.3 國家權力實踐的有限理性與反市場行為
9.3.1 國家(政府)權力實踐的有限理性
9.3.2 有限理性下的反市場化行為
9.4 國家權力的暴力特性與權力規制
9.4.1 政府權力的暴力特徵
9.4.2 權力規制與權力均衡
9.5 國家權力實踐與中國轉型期快速工業化、城鎮化
9.5.1 國家權力與中國快速工業化、城鎮化的內在邏輯
9.5.2 轉型期國家權力推進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條件與經驗
9.6 對中國區域經濟組織制度的再認識
9.6.1 對行政區的再認識:權力+制度+空間的耦合
9.6.2 對中國區域經濟組織的再認識
9.7 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的國家(政府)權力意識
9.7.1 認識論與方法論上必須重視國家權力與政府角色
9.7.2 中國實踐經驗中與國家(政府)權力相關的幾個經濟命題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表格來源
前言
0 導言 為什麼研究國家權力?
0.1 緣起
0.1.1 如何認識國家及其權力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與功能?
0.1.2 什麼樣的國家權力運用能夠激發市場繁榮和經濟成長?
0.1.3 如何認識中國轉型時期工業化、城鎮化與國家權力的關係?
0.2 一些須要澄清的事項
0.2.1 研究主題的界定
0.2.2 本研究的視角和側重
0.2.3 研究方法和研究資料
0.3 理論背景
0.3.1 國家權力與經濟成長:新自由主義的觀點和國家主義者的反駁
0.3.2 轉軌經濟學: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以及中國模式
0.3.3 對既有理論的一個簡要評述
0.4 本研究的主要命題和論點
0.4.1 國家(權力)干預:目標、過程與階段
0.4.2 好的權力與壞的權力:國家權力影響經濟成長的邏輯和機理
0.4.3 制度基礎與配套政策:國家權力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0.4.4 國家治理與權力分享:效率、公平與權力規制
l 認識國家權力:概念、特徵及辨析
1.1 國家、政府與市場
1.2 國家權力
1.2.1 權力的概念
1.2.2 國家(政府)權力
1.3 國家權力的顯著特性
1.3.1 權力的價值本質
1.3.2 國家權力的普遍性和強制性
1.3.3 國家權力的層級特性
1.4 國家權力的結構性與類型劃分
1.4.1 國家權力的一種類型劃分:聯繫性權力與結構性權力
1.4.2 另一種劃分方式:政治權力、行政權力、經濟權力
1.5 國家性、國家權力與國家治理能力
2 國家權力、經濟干預與社會經濟績效
2.1 國家權力為何干預經濟——三種解釋
2.1.1 經濟學者的解釋:受委託責任與解決市場失靈
2.1.2 政治學家的聲音:合法性基礎與發展動力
2.1.3 國家(政府)的自利性邏輯:政府的“經濟人理性”與權力干預
2.2 不同層級政府權力干預經濟的動機與邏輯
2.2.1 中央政府
2.2.2 地方政府
2.2.3 政府官員
2.3 國家權力如何干預經濟——兩個層面的分析
2.3.1 政治經濟學的表述
2.3.2 經濟法視角的認識
2.4 國家權力干預與經濟表現的一些現實觀察和討論
2.5 有利於經濟成長的國家權力干預:可能性和條件
3 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一些解釋和本書的觀點
3.1 制度成本降低、要素成本優勢和人力資本積存
3.2 為增長而競爭:分權、地方競爭與經濟成長
3.3 縣制度的佃農分成與以縣為核心的地區競爭
3.4 中國經濟成長的邏輯:一個權力關係變革的分析視角
3.4.1 多維度的分權引致權力關係的變革
3.4.2 權力關係變革與權力空間中生產關係的變革
3.4.3 權力、空間與權力空間中的生產:一個抽象化的討論
3.4.4 中國國家(政府)權力助推經濟成長的邏輯
4 解構國家:中國轉型過程中的國家權力和空間分享
4.1 中國的國家治理結構:行政等級體系與黨的等級體系
4.1.1 政府層級體系
4.1.2 政區等級體系
4.1.3 政府組織結構:層級制與職能制的結合(條與塊的結合)
4.1.4 行政等級體系與黨的等級體系
4.2 等級體系下國家權力的空間配置與作用機制
4.2.1 垂直結構下的政府權力空間運動
4.2.2 水平方向上的政府權力空間運動
4.3 中國轉型時期國家權力的空間分享:四個維度
4.3.1 國家與社會:國家權力向社會讓渡
4.3.2 中央與地方:委託一代理關係的變革
4.3.3 中央與地方:公共行政權力結構的調整與變革
4.3.4 “條塊關係”的變革:部門權力向地域權力的讓渡
4.3.5 政府間關係變革:各層級政府權力劃分及變遷
4.4 轉型期國家權力分享的現實影響:一個地方政府角色與行為的多維分析
4.4.1 發展型地方政府:地方法團主義與地方發展主義
4.4.2 創新型地方政府:地方自主性與地方制度創新
4.4.3 競爭型地方政府:區域行政主體地位與地區競爭
4.4.4 反市場的地方政府:行政區經濟的負效應與地區分割主義
5 一個梗概性的描述: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國家權力與經濟變遷
5.1 國家權力下的計畫經濟
5.1.1 改革前的國家權力與政府行為
5.1.2 改革的起因與緣由
5.2 改革中的權力配置與實現方式
5.2.1 改革中的權力關係主體
5.2.2 權力配置與實現方式
5.3 國家權力空間過程與現實區域經濟效果之一——分權化改革與區域經濟效率提升
5.3.1 分權化改革過程
5.3.2 特權化政策與區域非均衡格局
5.3.3 再集權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5.4 國家權力空問過程與現實區域經濟效果之二——行政機構改革與市場化進程
5.4.1 行政機構改革的演進與邏輯
5.4.2 機構改革與市場化進程
5.5 國家權力空間過程與現實區域經濟效果之三——行政區劃改革與區域經濟格局
5.5.1 區劃改革的基本脈絡
5.5.2 行政區改革的效果與影響——以鄉鎮撤併為例
6 工業化過程中的國家權力考察
6.1 計畫時代的國家權力與工業化的歷史基礎
6.1.1 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與國家工業化
6.1.2 國家工業化的部門偏好和空間布局
6.1.3 作為副產品的、獲得一定支持的鄉村工業
6.2 改革中國家權力與非國有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
6.2.1 制度變革、國家權力嵌入與鄉鎮企業的崛起
6.2.2 鄉鎮企業轉制:一個國家權力干預下的集體經濟部門的消失與演進
6.2.3 對外開放、園區經濟與外向型工業發展
6.3 三種典型區域工業化模式中的國家(政府)權力
6.3.1 起始條件差異、地方自主性與地區工業化模式
6.3.2 三種工業化模式的主體特徵和演化路徑
6.3.3 政治生態:三種工業化模式中的國家權力與政府權力
7 國家權力與轉型中快速城鎮化
7.1 中國城鎮化發展階段與發展進程
7.1.1 城鎮化發展階段劃分的理論探討
7.1.2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鎮化率及其階段劃分
7.1.3 一個巨觀二分法:計畫經濟時期的低速城鎮化與改革以來的快速成長
7.2 汁劃經濟時期的低速城鎮化
7.2.1 汁劃經濟時期我國城鎮化演進的歷史脈絡
7.2.2 海外學者對計畫經濟時期中國城市化因何發展緩慢的解釋
7.31978年中國改革以來城鎮化歷程的典型特徵分析
7.3.1 基本特徵:快速城鎮化
7.3.2 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
7.3.3 異地城鎮化與半城鎮化
7.4 對改革開放後中國快速城鎮化動力的認識和檢視
7.4.11978年以來快速城鎮化動力機制的探討及最新趨勢
7.4.2 中國快速城市擴張過程中的國家權力因素
7.41978年以來我國快速城鎮化的巨觀考察:一個國家權力的視角
7.4.1 市鎮設定制度變遷與城鎮數量增長
7.4.2 戶籍制度約束與半城鎮化現象
7.4.3 行政擴張型城市化
7.4.4 國家城市政策與城市等級規模
8 微觀視角和典型案例:政府權力干預下的工業化與城鎮化
8.1 重慶市銅梁縣的縣城城鎮化與Y村的變遷
8.1.1 田土下放後的十年發展
8.1.21990—1997年的進入市場
8.1.31997年以來的市場化與城鎮化
8.1.4 最新的變化與啟示
8.2 作為城鎮化導引的政府權力:溫州龍港
8.2.1 龍港概貌
8.2.2 政府權力的運作智慧
8.2.3 市場權力的理性光芒
8.2.4 政府權力與市場權力的和諧與融合
8.2.5 被行政管理權約束的龍港
8.3 政府權力博弈與都市區空間重構:江蘇常州
8.3.1 常州概貌
8.3.2 常州城市發展中的癥結
8.3.3 權力博弈中的常州城市發展
8.3.4 常州案例的啟示
8.4 省、市、縣權力關係與浙江的縣域經濟之路
8.4.1 浙江縣域經濟的發展歷程
8.4.2 “強縣戰略”與“省直管縣”
8.4.3 “省直管縣”與“強縣擴權”
8.4.4 浙江“省直管縣”的效果與啟示
9 全書結論:中國的經驗——國家權力與中國經濟改革的內在關聯
9.1 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經驗——國家權力與市場權力的共同推力
9.1.1 政府與市場
9.1.2 國家權力與市場權力
9.2 改革中國家(政府)權力的實踐理性:理性選擇、次優目標與帕累托改進
9.2.1 國家權力實踐中的理性
9.2.2 改革過程中的次優目標與帕雷托改進
9.3 國家權力實踐的有限理性與反市場行為
9.3.1 國家(政府)權力實踐的有限理性
9.3.2 有限理性下的反市場化行為
9.4 國家權力的暴力特性與權力規制
9.4.1 政府權力的暴力特徵
9.4.2 權力規制與權力均衡
9.5 國家權力實踐與中國轉型期快速工業化、城鎮化
9.5.1 國家權力與中國快速工業化、城鎮化的內在邏輯
9.5.2 轉型期國家權力推進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條件與經驗
9.6 對中國區域經濟組織制度的再認識
9.6.1 對行政區的再認識:權力+制度+空間的耦合
9.6.2 對中國區域經濟組織的再認識
9.7 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的國家(政府)權力意識
9.7.1 認識論與方法論上必須重視國家權力與政府角色
9.7.2 中國實踐經驗中與國家(政府)權力相關的幾個經濟命題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表格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