欂

欂是形聲字,木為形,薄(bó)為聲。讀bó。為生僻漢字,現在一般不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欂
  • 拼音:bó
  • 部首:木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 筆劃數:二十畫
  • 五筆:SAIF
  • 筆順編號:12341224411251124124
  • 造字法:形聲(左形右聲)
  • 倉頡:DTEI
字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

字義

(1)椽子。
(2)【欂櫨】(bólú)柱頂上承托棟樑的方木。
標枺(mò)欂櫨,以相支持。——《淮南子·本經》
(3)古書上說的一種樹。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壁柱。從木,薄省聲。

說文解字注

欂櫨,逗。柱上枅也。魏都賦,靈光殿賦,景福殿賦,長門賦李注皆引說文。欂櫨,柱上枅也。王莽傳。為銅薄櫨。師古曰。柱上枅也。亦本說文。枅今本作柎。誤。欂櫨,絫呼之也。單呼亦曰櫨。詞賦家或言欂櫨,或言櫨,一也。釋名曰。盧在柱端。如都盧負屋之重也。此單言櫨也。廣雅曰。欂謂之枅。此單言欂也。李善引蒼頡篇曰。枅,柱上方木。許說也,欂櫨也,枅也,一物三名也。從木。薄聲。篇,韻皆有補各弼戟二切。五部。按各本篆作。解雲壁柱。從木蒪聲。而無欂篆。今尋文義。當有欂二篆。與楹樘為類。欂則蒙上文欂櫨也言之。淺人誤合為一。正如鼏,袗袀之比。為分別依類補正之。

康熙字典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𠀤音博。《說文》壁柱也。西京謂之壁帶,今人謂之柀閒柱。一曰椽。
《玉篇》欂櫨,枅也。《增韻》柱上柎也。《禮·雜記注》欂櫨,刻之為山,曰山節,謂柱上方木也。
《集韻》博陌切,音百。《類篇》白各切,音薄。義𠀤同。
《廣韻》蒲革切,音䌟。木名。
《唐韻》弼戟切《集韻》弼碧切,𠀤平入聲。戸上木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