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水母動物門

櫛水母動物門

動物界的一門。全部生活于海洋,多為漂浮性生活,少數爬行於海底,已知約80種。體呈球形、瓜形、卵圓形扁平帶狀等,透明而能發光。均為單體,基本構造同腔腸動物,如兩側輻射的體形;有口無肛門;兩胚層;中膠層發達。但通常無刺細胞而有粘細胞,這是一種游離端呈半球形的細胞,能分泌粘液,另一端以2束纖維連於觸手的肌肉,用以捕食。最顯著的特徵為輻射狀垂直排列的8條櫛板列。每條櫛板列由許多短的櫛板自上而下依次排列而成,每個櫛板是一橫列長纖毛,纖毛基部互相癒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櫛水母動物門
  • 拉丁學名:Ctenophora
  • 別稱:櫛水母類
  • :動物界
概述,種屬分布,分類系統,有觸手綱,無觸手綱,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

概述

櫛水母動物門世界已知110多種。全為海產,多數種棲息於三大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區,我國東海和南海北部有6種。體呈球形、卵圓形、袋形或長帶狀,兩輻射對稱,與腔腸動物門一樣,具有內胚層、外胚層和中膠層。該門動物與腔腸動物的區別是:體外通常具8條櫛毛帶,2條觸手上通常有粘細胞而無刺細胞,背口端有固定的感覺區;發育不經過浮浪幼蟲期,有幼生生殖現象。主要以各種小型浮遊動物為食,有些種類還能吞食魚卵和仔魚,因此,在海水養殖池中,必須注意及時清除大量出現的球櫛水母。可分為有觸手綱Tentaculata和無觸手綱

種屬分布

世界已知110多種。全為海產,但有少數種類能生活於半鹹水中。多數種棲息於三大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區,其中以太平洋的種類為最多。在北冰洋南極海也有少數種類分布。中國東海南海北部有6種。

分類系統

該門分兩綱七目:

有觸手綱

(Tentaculata)包括球水母目(Cydippida)、扁櫛水母目(Platyctenida)、美光水母目(Ganeshida)、海萼水母目(Thalassocalycida)、兜水母目(Lobata)和帶水母目(Cestida);
本亞綱櫛水母類具觸手。球櫛水母目(Cydippida):身體球形或卵圓形,具觸手鞘,觸手可完全縮入其中,例如側腕櫛水母(Pleurobrachia)。兜水母目(Lobata):本目水母的身體在觸手面適當側扁,具2個大的口葉及4個耳形突,觸手不發達,無觸手鞘,例如淡海櫛水母(Mnemiopsis)。帶櫛水母目(Cestida):水母的身體沿觸手面進一步側扁,以致使身體呈帶形,最大的個體長達一米,矢狀櫛帶延伸到整個反口面。兩行絲狀觸手由口向兩側延伸,如帶櫛水母(Cestum)。扁櫛水母目(Platyctenea):口與反口軸縮短以致身體呈扁平形。適於爬行生活。成蟲櫛帶減少或不存在,如扁櫛水母(Ctenoplana)、帶櫛水母(Cestum)。

無觸手綱

(Nuda)本亞綱櫛水母類無觸手。僅瓜水母目(Beroida):口與反口軸延長,使身體呈圓柱形。口與咽均很寬闊,子午管分技成網狀。觸手及觸手鞘消失,僅瓜水母目(Beroida)。

形態特徵

形態因種而異。體呈球形、卵圓形、袋形或長帶狀,有些種類呈蝶形或渦蟲狀。主要營漂浮生活,利用纖毛板的不斷擺動,把水排向後方,使水母體朝前推進。有些種類(如蝶水母)能利用口瓣的激烈開合,背口端朝後倒退,猶如烏賊。

生活習性

該門動物攝食方式各有不同,球櫛水母利用觸手上的粘細胞分泌粘液粘取小型浮游甲殼動物或貝殼為食;長瓣水母攝食時口端朝前遊動,口瓣張開,口瓣的內表面分泌粘液以粘著食餌,然後藉助於耳瓣上纖毛的顫動,逐漸將食餌送入口內;蝶水母的攝食與其他兜水母類不同,口瓣並不分泌粘液,餌料生物接觸口瓣內壁後,口瓣立即關閉,食餌遂被吞食。櫛水母類的餌料主要是各種小型浮遊動物如橈足類、磷蝦、糠蝦和貝類的幼體等,有些種類還能吞食魚卵和仔魚,因此,在海水養殖池中,必須注意及時清除大量出現的球櫛水母。

繁殖

櫛水母類雌雄同體,生殖腺位於子午管的內壁,呈長條狀,精巢卵巢各在一側,生殖細胞成熟後,精子由精孔排出,接著卵子也由生殖孔排放,卵子在體外受精。除了球櫛水母和風船水母等是直接發育外,其他如兜水母類、帶水母類和扁櫛水母類,都要經過變態才能變為成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