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梳

櫛梳

適用於亞麻打成麻的專用精梳工藝過程。將打成麻束一端握持,用有梳櫛的針簾先分梳其外露的一端,然後調換握持另一端再梳,使纖維伸直平行,排除短麻和雜質,進一步松解,分離成適合於紡紗的工藝纖維,即梳成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櫛梳
  • 適用:亞麻打成麻
  • 簡介:專用精梳工藝過程
  • 準備工作:原料選配、給濕、堆倉等
  • 出現:19世紀初
  • 演變:手工梳理方式
介紹,生產,歷史,使用,

介紹

梳成麻可採用長麻紡系統紡製品質較好的細支紗,短麻可採用短麻紡系統紡制粗支紗。在櫛梳前需進行原料選配、給濕、堆倉、分束和初梳等準備工作。

生產

根據所紡產品的質量要求和纖維品質選用適當的原料混配,可以保證紡紗生產的穩定性。給濕是在打成麻中噴入由油劑、柔軟劑和滲透劑等製成的乳化液。在麻倉內堆放24~36小時,使乳化液滲透均勻,一般保持回潮率15~17%,使纖維潤滑柔軟,增加強力和柔軟度,以減少在分梳過程中的損傷。分束是把打成麻分成規定重量的麻束,也可在亞麻原料廠制麻工序進行。初梳在針板上手工進行,用手握持麻束一端,先梳一端,再梳另一端,剔除麻束兩端最雜亂的纖維。若打成麻較整齊且長度較短,則不經過初梳。纖維長度過短的打成麻一般不經過櫛梳,直接作短麻使用,產品稱降級短麻。

歷史

櫛梳機出現於19世紀初,是由手工梳理方式演變而來的。櫛梳機由左、右梳理機構和前、後自動機構等四個部分組成。前自動機構餵入打成麻束並取出梳成麻束,後自動機構是倒麻裝置,調換麻束握持位置;左、右梳理機構分別梳理麻束的根部和梢部。左、右梳理機構的結構基本相同,由升降架、針簾以及毛刷滾筒、剝取滾筒、斬刀等組成(見圖)。
升降架由懸掛在升降輪上的兩根橫樑組成,是挾麻器的運行軌道。挾麻器是裝有橡皮墊的兩塊長方形鋼板,其中挾持兩束打成麻,並由螺栓固緊。麻束的重量和挾麻器夾持在麻束上的位置,對梳理質量和梳成率有較大的影響。在升降架的下方為成對排列的迴轉針簾,針簾上安裝與挾麻器長度相適應的針板,針板上植有一定密度的梳針,沿針簾圓周的一組梳針組成一節針簾。當升降架位於下部位置時,纖維受到針簾上梳針的分梳,當升降架上升至最高位置時,麻束脫離針簾,挾麻器向前移動一節。
升降架再下降,使麻束受到第二節針簾的梳理。升降架每分鐘升降7~10次。按挾麻器的運動方向,最初幾節針簾的作用主要是理直纖維,並從長纖維中剔除短纖維,以後各節針簾用於分梳纖維。各節針簾的植針密度逐漸遞增,針的直徑逐漸減小。通常採用多節式針簾,一般為14~22節。每1克亞麻纖維,通常要受到600~1000根針的分梳。由針簾梳理下來的短麻,被毛刷滾筒轉移到包覆有針布的剝取滾筒上,再由鋸齒斬刀從剝取滾筒上擊落短麻並投入短麻箱內。櫛梳機每小時約可加工打成麻80~120公斤,梳成麻製成率通常為39~60%。有的櫛梳機裝有切梢裝置,可以自動切除強力較弱的麻束梢部,以提高梳成麻質量。

使用

梳成麻扎捆供應成條機使用時,常需手工整梳和重梳。整梳在一塊針板上進行,同時作更細緻的分級。重梳在植針密度不同的兩塊針板上依次進行。為了提高櫛梳工序的機械化水平,已廣泛採用櫛梳成條聯合機,可直接製取麻條,有利於提高質量、縮短工序和降低成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