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郎

檳郎

檳榔(學名:Areca catechu L.)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

檳榔原產馬來西亞,中國主要分布雲南、海南及台灣等熱帶地區。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檳榔是重要的中藥材,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食用過多易患口腔癌。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檳榔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檳榔亞綱
  • :棕櫚目
  • :棕櫚科
  • 亞科:檳榔亞科
  • :檳榔屬
  • 分布區域:亞熱帶地區
  • 人群:過敏人群請勿食用
基本信息,植物屬性,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檳榔樹(Areca catechu)在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幹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檳榔子是棕櫚科(Palmae)檳榔樹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葉。檳榔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乾後呈深褐色或黑色。檳榔子是劣等兒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鹼,獸醫用作驅蟲藥。

植物屬性

形態特徵
檳榔樹
檳榔(Bīng Láng)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
葉簇生於莖頂,長1.3~2米,羽片多數,兩面無毛,狹長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頂端有不規則齒裂。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軸粗壯壓扁,分枝曲折,長25~30厘米,上部纖細,著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單生於分枝的基部;雄花小,無梗,通常單生,很少成對著生,萼片卵形,長不到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4~6毫米,雄蕊6枚,花絲短,退化雌蕊3枚,線形;雌花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圓形,長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長3~5厘米,橙黃色,中果皮厚,纖維質。種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爛狀,胚基生。花果期3~4月。
生態環境
亞洲熱帶潮濕溫熱地區廣泛栽種。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非和東南亞,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來半島、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泰國、越南、高棉等國。我國引種栽培已有1500年的歷史,海南、湖南、台灣三省栽培較多,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也有栽培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