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芍順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瘟疫論》方。具有盪積止痢之功效。主治下痢頻數不爽,腹部陣痛,里急後重,舌苔膩黃。
基本介紹
- 別名:檳榔順氣湯
- 出處:《瘟疫論》
- 功用:盪積止痢
- 主治:下痢頻數不爽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附註,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組成
檳榔、白芍各9g,枳實、厚朴、大黃各6g,生薑3片。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盪積止痢。
主治
下痢頻數不爽,腹部陣痛,里急後重,舌苔膩黃。
方義
治下痢膿血,發熱口渴,心腹痞滿,嘔而不食,此疫痢兼證,最為危急。夫疫邪之染於人也,踞於膜原,附近於胃,及其化也,或從表解,或從里解,隨其所在而治之。此證下痢既見膿血,勢不得不用因勢利導之法。故方藥與潔古芍藥湯兩相仿佛。檳榔、枳、朴,以行其氣;大黃以盪其血,如是則便膿後重均得蠲除。但疫毒最易耗陰,故加芍藥以護其營陰。疫邪散漫,惟恐下不勝下,下之而仍不能盡除者,故於苦寒直下之中,復加生薑之辛溫解散,通神辟惡,以搜散漫之邪,為之先導。倘痢愈而疫未盡瘥,再以治疫之法治之可也。
運用
此為小承氣湯加味方。並治氣滯便秘。
附註
附方1 芍藥湯
組成:芍藥一兩(30g),當歸半兩(15g),黃連半兩(15g),檳榔、木香、甘草(炒)各二錢(各6g),大黃三錢(9g),黃芩半兩(15g),官桂二錢半(5g)
功用:清熱燥濕,調氣活血。
主治:濕熱痢疾。腹痛,便膿血,赤白相兼,里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弦數。
出處:《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附方2 小承氣湯
組成:大黃四兩(酒洗)12g,厚朴二兩(去皮,炙)6g,枳實三枚(大者,炙)9g。
功用:輕下熱結。
主治:陽明腑實證。症見譫語,便秘,潮熱,胸腹痞滿,舌苔老黃,脈滑數;或痢疾初起,腹中脹痛,里急後重等。
出處:《傷寒論》。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1、芍藥湯與檳芍順氣湯二方,重點在於順氣泄毒,後方即前方去當歸、甘草,加枳實、生薑。總其不過五六味藥,治療細菌性痢疾。效同桴鼓。
2、檳芍順氣湯由小承氣湯加檳榔、芍藥、生薑而成,取小承氣湯以攻逐胃腸之熱毒積滯,加芍藥以和血止痛,檳榔行氣消滯,佐生薑以健胃,並防大黃過於涼瀉所引起的副作用,故本方具有蕩滌熱毒行氣和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