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日本橫濱山手中華學校1945年校舍毀於戰爭。1946年,新校舍建成,學校改名為“橫濱中華國小校”,改用
國語教學。1947年,增設國中部,學校改名為“橫濱中華學校”。1953年,學校分成兩校,在現址處新建了校舍。1957年改名為“橫濱山手中華學校”。學校就一個操場和一個教學樓,教學樓有42年歷史了,牆壁斑駁。全校共有幼稚部、國小部和中學部三個學部,2008年共有教職員工32人,學生448人。
學生中,10%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60%是華裔後代,還有30%是中國人。”學生每人每月的收費為2萬日元,比其他日本私立學校低一半以上。所以,收上來的學費只占學校各項開支的45%,剩下的都需要華人華僑的財產和捐助。
2008年5月9日下午,正在日本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
胡錦濤前往橫濱中華山手學校參觀。
學校現況
學校設定:幼稚園、國小(1—6年級)、國中(1—3年級)
學生教員:有學生249人、教員26人(日籍6人,從
中國聘請2人),常任教員23人,非常任教員3人。
教育方針:1993年學校理事會制定的教育方針是:本校是一所以教授漢語國語和傳播中華文化為主的學校,其宗旨是通過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華僑、華人的子弟成為三好五愛(學習好、身體好、工作好;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愛公物、愛清潔),既有科學文化知識,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進而為促進中日兩國友好做出貢獻。
教學改革:為提高漢語教學水平,適應世界漢語教學形勢,使學生學以致用,學校進行了教學改革,從“語文教學”逐步轉為“語言教學”。為配合教學改革,編印了適應教學的新教材,並從中國聘請了漢語教師。
各部情況
幼稚部
本學部以四歲至六歲的兒童為保育對象、設小班和大班兩個班級、日語是主要的教學用語。 本學部寓教於戲、寓教於樂、從兒童的特點出發、啟發引導兒童接觸認識外部世界、從而達到開發兒童智力、塑造兒童性格、培養兒童獨立生活能力的教學目的、為升入國小打下基礎。
國小部
以六歲至十二歲少年兒童為教學對象、分別用中文和日文傳授中、日兩種語言及兩國文化。 課堂上本著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語言教學原則、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同時著力培養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既受到可貴的中華教育、也受到與日本國小同等程度教育、養成適應時代發展的綜合能力。
中學部
中學部以十二歲至十五歲的青少年為教學對象、教學用語是中文、日文和英文。 中學部課程設定科學合理、既能更深入學習中華文化、進一步提高運用中文的能力、又能掌握與日本中學同等水平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升入日本高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方法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設立了中文和英文檢定考試考場、組織學生參加中文和英文的檢定考試。
學校簡史
1859年 橫濱開港
1898年 孫中山先生首倡建校,華僑立即籌款,于山下町先後建成以廣東話授課的“大同學校”、“華僑學校”,以寧波話授課的“中華學校”三所國小。
1923年9月 關東大地震,三校皆毀。
1924年1月 於新山下合建“廣東國小校”。
1924年9月 遷回山下町關帝廟處成立“中華公立國小校”(用廣東話授課)。
1945年5月 遭美軍大空襲,校舍化為灰燼。“中華公立學校”在22年間培養了
1946年9月 校舍新建落成,改名為“橫濱中華國小校”,開始用國語授課。
1947年9月 增設“幼稚園”和“中學部”,改名為“橫濱中華學校”。
1948年9月 增設“成人班”和“兒童班”,學生達800餘名。
1951年5月 成立“橫濱中華學校校友會”。
1952年9月 遭人禍被迫而分,暫分散在僑胞家中上課。
1953年9月 于山手町另建成校舍,600餘名學生遷至此處上課。
1957年3月 山手町校舍改稱為“橫濱山手中華學校”。
1959年 制定校徽、校歌。
1966年5月 校舍改建為鋼筋水泥大樓。
1966年12月 獲神奈川縣批准為“學校法人”。
1967年4月 增設高中部。
1982年3月 停辦高中部,重點推進幼稚部、國小部、中學部教育。
1983年4月 開始恢復由中國聘請教師。
1990年11月 受日本中國語檢定考試協會委託,該校設立考場組織進行中文檢定考試。
1993年4月 實行教育改革,傳統中文教學改為精讀、會話、寫作、泛讀四種科目,實行分技能教學,同時也與北京中國語言文化學校合作編寫中文教材。
1994年9月 添設電腦教室。
1998年8月 歡慶建校百周年華誕。
1999年4月 在國小部增設英文會話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