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涇風情》從歷史和人文的視角深入挖掘吳中橫涇的文化內涵。分為橫涇史話、地方掌故、名人軼事、文物古蹟、革命烽火、民間故事、民間歌謠、題詠橫涇八部分,生動記述橫涇的悠久歷史、民俗民情、豐饒物產、名人事跡等內容,供讀者閱讀學習。橫涇依山傍水,生態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人文薈萃。
基本介紹
- 書名:橫涇風情
-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 頁數:298頁
- 開本:32
- 作者:朱繼偉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460138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橫涇風情》編輯推薦:橫涇,是蘇州吳中區的山水之鄉,境內有七子山支脈堯峰山峙立於北,又有蘇東運河和堯太河、蘇旺河穿境而過。東與吳江接壤,北鄰木瀆,東北毗越溪,西連胥口、浦莊,南瀕太湖。
圖書目錄
序言
橫涇史話
地方掌故
橫涇賦
橫涇地名考
橫金塘
橫涇塘廟會
四珍六寶
木船製作技藝
靉建嶺
百石太平橋
心經石碑
興學之鄉
堯峰山莊
抗倭之地
名人軼事
抗金名將高寵
王寵與《堯峰十二景》詩
仁錫好學著書立說
尤侗題寫《橫金白(燒)酒》詩
堯峰先生汪琬
康熙南巡至橫金
乾隆與橫金
潘曾沂開浚興福塘
孔昭乾與九龍街
孔憲高續補《橫金志》
葉兆蘭與歇涼亭
文物古蹟
春秋青銅劍
古剎義金寺
橫涇古銀杏
鎮澤橋
漵莊老街
後巷老街
橫涇老街
革命烽火
鄉眾抗租
沈毅與橫溪青年救國協進會
血濺寂照庵
徐才生持篙殺日軍
朱介美熱血寫青春
“醉醒醒”地下交通站
護糧記
民間故事
青蝦與太湖蟹
塘鱧魚的傳說
橫涇野鴨的故事
盛阿戇造橋
石秀才嫁女
堯峰山葡萄的傳說
仙人井的來歷
元宵奪武魁
大敗哈鐵金
盧容與啟蒙先生
劉伯溫治牙病
姚廣孝與通圓法師
王行進學
王行學畫
王行買胡砸胡
吳文泰妙對服童生
十八隻金元寶
三人三思
案中有案
徐源妙聯誨子
孔陰陽看風水
時鑄學藝
橫涇民團大戰倭寇
巧破竊銀案
沈周佳作藏橫涇
橫涇燒酒與祝枝山
塘鱧魚燉蛋
馮夢龍與報德廟
深謀遠慮護石亭
堯峰山義鹿
汪琬講學
汪琬撕聯悲變喜
橫涇西瓜出名的由來
乾隆橫涇尋師
義金庵奇遇
一個銅板一份貨
針神與漵莊繡娘
民間歌謠
山歌好唱口難開
山歌唱給知音聽
聰明阿姐聽格情
天上烏雲追白雲
黃昏河邊尋白鵝
雙手推窗看日頭
移星匆匆送郎行
倷叫我唱歌就唱歌
十二月打船娶新娘
結婚喜歌
啥個花開來花里花
孟姜女
十二月風俗歌
十二月時令歌
拋梁歌
題詠橫涇
蓴菜
兩度橫金懷孫惟化
分金墩
游橫山五塢
登堯峰
堯峰十景
堯峰十二景
橫金米
橫金白(燒)酒
堯峰石歌
自題山莊兩首
肩輿登堯峰至露禪庵
橫金外舅席上食蟹歌
晚泊凌瀆
吳歈
登堯峰靉靆嶺
潘功浦舍人開浚興福塘紀事
宿堯峰
蒼塢訪友
登堯峰作
橫涇雜詩
自胥口至橫金宿於席氏
橫涇史話
地方掌故
橫涇賦
橫涇地名考
橫金塘
橫涇塘廟會
四珍六寶
木船製作技藝
靉建嶺
百石太平橋
心經石碑
興學之鄉
堯峰山莊
抗倭之地
名人軼事
抗金名將高寵
王寵與《堯峰十二景》詩
仁錫好學著書立說
尤侗題寫《橫金白(燒)酒》詩
堯峰先生汪琬
康熙南巡至橫金
乾隆與橫金
潘曾沂開浚興福塘
孔昭乾與九龍街
孔憲高續補《橫金志》
葉兆蘭與歇涼亭
文物古蹟
春秋青銅劍
古剎義金寺
橫涇古銀杏
鎮澤橋
漵莊老街
後巷老街
橫涇老街
革命烽火
鄉眾抗租
沈毅與橫溪青年救國協進會
血濺寂照庵
徐才生持篙殺日軍
朱介美熱血寫青春
“醉醒醒”地下交通站
護糧記
民間故事
青蝦與太湖蟹
塘鱧魚的傳說
橫涇野鴨的故事
盛阿戇造橋
石秀才嫁女
堯峰山葡萄的傳說
仙人井的來歷
元宵奪武魁
大敗哈鐵金
盧容與啟蒙先生
劉伯溫治牙病
姚廣孝與通圓法師
王行進學
王行學畫
王行買胡砸胡
吳文泰妙對服童生
十八隻金元寶
三人三思
案中有案
徐源妙聯誨子
孔陰陽看風水
時鑄學藝
橫涇民團大戰倭寇
巧破竊銀案
沈周佳作藏橫涇
橫涇燒酒與祝枝山
塘鱧魚燉蛋
馮夢龍與報德廟
深謀遠慮護石亭
堯峰山義鹿
汪琬講學
汪琬撕聯悲變喜
橫涇西瓜出名的由來
乾隆橫涇尋師
義金庵奇遇
一個銅板一份貨
針神與漵莊繡娘
民間歌謠
山歌好唱口難開
山歌唱給知音聽
聰明阿姐聽格情
天上烏雲追白雲
黃昏河邊尋白鵝
雙手推窗看日頭
移星匆匆送郎行
倷叫我唱歌就唱歌
十二月打船娶新娘
結婚喜歌
啥個花開來花里花
孟姜女
十二月風俗歌
十二月時令歌
拋梁歌
題詠橫涇
蓴菜
兩度橫金懷孫惟化
分金墩
游橫山五塢
登堯峰
堯峰十景
堯峰十二景
橫金米
橫金白(燒)酒
堯峰石歌
自題山莊兩首
肩輿登堯峰至露禪庵
橫金外舅席上食蟹歌
晚泊凌瀆
吳歈
登堯峰靉靆嶺
潘功浦舍人開浚興福塘紀事
宿堯峰
蒼塢訪友
登堯峰作
橫涇雜詩
自胥口至橫金宿於席氏
序言
來到橫涇工作之前,就知道橫涇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環境生態優美,自然資源豐富。並曉得早在清代、民國時期橫涇就是吳縣的六大重鎮之一。
原來對橫涇的了解,只局限於隻言片語的感性認識,自從踏上這塊土地並在這裡工作以後,對橫涇的了解由淺入深,不僅有了新的認知,對橫涇的感情也與日俱增。
不由感嘆:橫涇是個好地方。
橫涇,原先稱橫金。其來歷就淵源於一個美麗的坊間傳說。相傳在春秋時期,齊國的兩位名相管仲與鮑叔牙,早年在吳地合夥經商賺錢後,在堯峰山南麓擇地公開分金,留下了分金墩遺蹟,隨後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橫涇。明代名僧姚廣孝曾作《分金墩》一詩記之:“夷吾坐窮乏,叔牙計余贏。托友心相知,義重黃金輕。得利豈敢私,當道分還平。獨遺一抔土,常寄千載名。”管鮑分金、管鮑之交、公平誠信的遺風,在這塊土地上演繹出質樸、誠實的風土人情和鄉村風情。當地百姓還特地建造義金廟,奉香祭祀,廟會紀念。
橫涇南瀕東太湖,北依堯峰山,得天獨厚的山水地理和自然條件,造就橫涇這塊土地風調雨順、物產富饒。
過去的橫涇,曾經以農業大鎮和橫涇三寶(西瓜、燒酒和太湖豬)而聞名吳地。人們只要一提起橫涇,自然會想起這三件寶貝。西瓜以皮薄瓤甜、汁多籽少而受寵,既是夏令消暑之佳品,又是探親訪友的上門禮。橫涇燒酒純粹以糧食釀造,甘甜醇香,曾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以特產物品參加了江蘇省物品展覽會,並在展示中獲得好評。江浙滬一帶大凡酒肆,都打“橫涇燒酒”招牌掛幡而招徠顧客。橫涇小豬也是長期暢銷江南。太湖豬在生態環境中飼養,飼料精粗搭配,冷熱相加,出欄的成品豬肉質鮮美,肥瘦得當,無任何添加劑,深受消費者青睞。
今天的橫涇,又有一批新的品牌走上了市場。堯南葡萄、上巷茶葉、新路富硒米、上林水八仙等等,都以質佳量少受到廣大消費者慕名求購。
橫涇也是一個文化古鎮,橫涇塘兩岸的老街記載著曾經的繁華和輝煌,跨塘靜臥的“聚興、積慶、望仙、駟馬”四座古橋,流傳著動人的故事,承載著橫涇的負重奮進,記錄了橫涇的更替變遷。
在具有一百多年校史的橫涇國小里,走出了3名外交官——陸伯源、顧景奇、吳廷;上海世博會期間的英國館“一號種子”作為友誼使者進駐學校;童話故事、少年集郵成為基礎教育的一大特色。橫涇中學也有數十名莘莘學子走出了國門,求學深造和海外發展。數以百計的橫涇籍子民活躍在全國各地的政壇上和經濟領域及科技戰線,為國家貢獻,為家鄉爭光。
這塊熱土不僅先後呈現過祖居橫涇的清代進士孔昭乾、孔昭晉,清代縣學增生金起風、莊鴻書、俞武功,清代附生朱鏨、孔憲高和廩生陳懋佐等科舉學士,還有很多客居過橫涇的文人政客,如明代徐源、陳仁錫、吳鼎芳、姚廣孝、高啟、王寬、錢允治、沈周和清代尤侗、汪琬、徐嵩、吳允衍、蔡雲、尤嵩鎮、錢廷熊、張嵐及民國范廣憲、張一鏖等,為橫涇的山水勝景增光添彩,為橫涇的文化方舟推波助瀾。
橫涇不但物產富饒,歷史上還是江南著名的水路碼頭。民國時期,集鎮地成為農副產品和日常生活物資的集散中心,南北往來客商雲集,涇塘市河舟舸不絕,商貿交易生意興隆。故時有“銅橫涇、鐵木瀆”之說,把橫涇的商貿活動提升到木瀆之上,可見當時商市之繁華。近千米的橫涇老街,商鋪林立、店面毗連,曾經擁有13家茶館、11家布莊裁衣店、31家雜貨店、13家飲食店、16家米行,還有苗豬行、石灰行、魚行、繭行、竹木行、漆店、染坊、藥店、鐵器店和壽材店等商鋪作坊。濃厚的商業氣息和人氣之旺令人嘆為觀止。
先賢仁人的活動給橫涇留下了一些履痕行跡和動聽的民間故事,使當今的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今天的橫涇已經作為蘇州市吳中經濟開發區的一個重要板塊,正面臨著“走進太湖時代”的新的發展機遇,前景無比燦爛。
古老和多彩的橫涇,之前還未有一本專題反映古韻的方冊,今約幾位方家捉筆成文,串連成章,分類記之,皆在捧起記憶,穿越古今,回味歷史,再創新韻,讓昨天的橫涇更加凝重,讓今天的橫涇更加充盈,讓明天的橫涇更加美麗。
原來對橫涇的了解,只局限於隻言片語的感性認識,自從踏上這塊土地並在這裡工作以後,對橫涇的了解由淺入深,不僅有了新的認知,對橫涇的感情也與日俱增。
不由感嘆:橫涇是個好地方。
橫涇,原先稱橫金。其來歷就淵源於一個美麗的坊間傳說。相傳在春秋時期,齊國的兩位名相管仲與鮑叔牙,早年在吳地合夥經商賺錢後,在堯峰山南麓擇地公開分金,留下了分金墩遺蹟,隨後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橫涇。明代名僧姚廣孝曾作《分金墩》一詩記之:“夷吾坐窮乏,叔牙計余贏。托友心相知,義重黃金輕。得利豈敢私,當道分還平。獨遺一抔土,常寄千載名。”管鮑分金、管鮑之交、公平誠信的遺風,在這塊土地上演繹出質樸、誠實的風土人情和鄉村風情。當地百姓還特地建造義金廟,奉香祭祀,廟會紀念。
橫涇南瀕東太湖,北依堯峰山,得天獨厚的山水地理和自然條件,造就橫涇這塊土地風調雨順、物產富饒。
過去的橫涇,曾經以農業大鎮和橫涇三寶(西瓜、燒酒和太湖豬)而聞名吳地。人們只要一提起橫涇,自然會想起這三件寶貝。西瓜以皮薄瓤甜、汁多籽少而受寵,既是夏令消暑之佳品,又是探親訪友的上門禮。橫涇燒酒純粹以糧食釀造,甘甜醇香,曾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以特產物品參加了江蘇省物品展覽會,並在展示中獲得好評。江浙滬一帶大凡酒肆,都打“橫涇燒酒”招牌掛幡而招徠顧客。橫涇小豬也是長期暢銷江南。太湖豬在生態環境中飼養,飼料精粗搭配,冷熱相加,出欄的成品豬肉質鮮美,肥瘦得當,無任何添加劑,深受消費者青睞。
今天的橫涇,又有一批新的品牌走上了市場。堯南葡萄、上巷茶葉、新路富硒米、上林水八仙等等,都以質佳量少受到廣大消費者慕名求購。
橫涇也是一個文化古鎮,橫涇塘兩岸的老街記載著曾經的繁華和輝煌,跨塘靜臥的“聚興、積慶、望仙、駟馬”四座古橋,流傳著動人的故事,承載著橫涇的負重奮進,記錄了橫涇的更替變遷。
在具有一百多年校史的橫涇國小里,走出了3名外交官——陸伯源、顧景奇、吳廷;上海世博會期間的英國館“一號種子”作為友誼使者進駐學校;童話故事、少年集郵成為基礎教育的一大特色。橫涇中學也有數十名莘莘學子走出了國門,求學深造和海外發展。數以百計的橫涇籍子民活躍在全國各地的政壇上和經濟領域及科技戰線,為國家貢獻,為家鄉爭光。
這塊熱土不僅先後呈現過祖居橫涇的清代進士孔昭乾、孔昭晉,清代縣學增生金起風、莊鴻書、俞武功,清代附生朱鏨、孔憲高和廩生陳懋佐等科舉學士,還有很多客居過橫涇的文人政客,如明代徐源、陳仁錫、吳鼎芳、姚廣孝、高啟、王寬、錢允治、沈周和清代尤侗、汪琬、徐嵩、吳允衍、蔡雲、尤嵩鎮、錢廷熊、張嵐及民國范廣憲、張一鏖等,為橫涇的山水勝景增光添彩,為橫涇的文化方舟推波助瀾。
橫涇不但物產富饒,歷史上還是江南著名的水路碼頭。民國時期,集鎮地成為農副產品和日常生活物資的集散中心,南北往來客商雲集,涇塘市河舟舸不絕,商貿交易生意興隆。故時有“銅橫涇、鐵木瀆”之說,把橫涇的商貿活動提升到木瀆之上,可見當時商市之繁華。近千米的橫涇老街,商鋪林立、店面毗連,曾經擁有13家茶館、11家布莊裁衣店、31家雜貨店、13家飲食店、16家米行,還有苗豬行、石灰行、魚行、繭行、竹木行、漆店、染坊、藥店、鐵器店和壽材店等商鋪作坊。濃厚的商業氣息和人氣之旺令人嘆為觀止。
先賢仁人的活動給橫涇留下了一些履痕行跡和動聽的民間故事,使當今的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今天的橫涇已經作為蘇州市吳中經濟開發區的一個重要板塊,正面臨著“走進太湖時代”的新的發展機遇,前景無比燦爛。
古老和多彩的橫涇,之前還未有一本專題反映古韻的方冊,今約幾位方家捉筆成文,串連成章,分類記之,皆在捧起記憶,穿越古今,回味歷史,再創新韻,讓昨天的橫涇更加凝重,讓今天的橫涇更加充盈,讓明天的橫涇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