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洋村(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下轄村)

橫洋村(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橫洋村地處田東鄉東南部,是一個寧靜的村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橫垟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
  • 電話區號:0577
  • 郵政區碼:325023
  • 地理位置: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
  • 著名景點:手工造紙作坊群
  • 機場:無
  • 火車站:無
  • 車牌代碼:浙C
概況,村情,手工造紙作坊群,三連古橋,東風嶺古道,

概況

明朝時期,福建南屏人,從海那邊來到山的這邊,隱逸在山重水複的澤雅山坳里,憑藉著滿山的竹子,和自己熟練的手工造紙手藝,構築了一個世外桃源。年月漸久,這個一脈相承的家,便多了起來,像搭絲瓜架一樣連成一片,傍著曲折的溪水,茂盛地生長成一片黑鴉鴉的大村落。
橫垟村就是其中一個村落。幾百年來,這裡的人們有了大山的依靠,又有了清水的滋潤,延續著祖輩留下的事業,繁衍生息。
橫洋村地處田東鄉東南部,距鄉政府 1.5公里,東與西坑村相鄰,西與田東墟相接,南北靠山,面積4.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343畝。2006年12月,全村 148戶,781人。

村情

這是一個寧靜的村莊。一條清澈的小溪將村莊一分為二,古宅民居夾溪修築,飛檐翹角的房屋依山而立,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村間小路,九曲十彎,石子小道,縱橫交錯。走進村子,一種淳樸,一種古意,一種鄉間的寧靜、一種少有的神秘感迎面撲來。
村口,有一座上世紀七十年代修建的農村劇院。紙山人有一種習慣,農忙時乾農活,農閒時便請來戲班,在劇院裡看戲、娛樂。劇院外牆用溪石壘就,粉刷雪白,給人一種整潔、舒服的感覺,應證了紙山人的一句俗語:“上門看八字”。不用更多的語言來形容,橫垟村就這樣吸引了大家。

手工造紙作坊群

劇院對岸那一字兒排開的手工造紙作坊群。二十幾座木結構的造紙作坊,“人”字形的屋頂,“寶蓋頭”狀的屋架,灰黑色的瓦片,瓦片上長滿青苔;作坊里,一座水泥砌成的紙槽,積著厚厚的“紙垢”;作坊前,一條一米來寬的引水渠,水渠中的水汩汩地流動著,偶爾有幾絲細流溢出渠面,垂掛到渠外,形成了一幅幅水簾。
造紙作坊群是橫垟村手工造紙術的精華所在,如此完整,如此完美保持的古式古法造紙術,形式上從明代起沒有多大變化,且至今還在使用,這在其它地方是沒辦法看到的。
紙山“民居”、“作坊”、“水渠”、“水碓”……一應俱全!

三連古橋

橫垟村中的古樹下,不遠處,矴步橋、石板橋、鋼筋水泥橋,三座風格各異的小橋並排臨架在小溪上,延伸到對岸的民居邊。
橫洋村
離古樹最近的石板橋(也稱漫水橋),它是紙山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以傳統石板架橋的方式,作出的一種適應山區溪流交通的選擇。它低低矮矮,石柱豎立,石板平鋪,緊貼水面,上有護條,下有斜樁,猶如百蟲過溪。
每到夏秋兩季,溪水淙淙而來,潺潺地漫過橋面,形成一條條水簾,又緩緩流去,這時候,石板橋便變成了水下橋。
夾在石板橋與水泥橋中間的是矴步橋,橋長約50來米,陽光下,矴步橋就像一架橫臥在水面的鋼琴,那間隔有序的矴石,就是黑白琴鍵。在鄉村,矴步橋是一條備用小橋,農忙時,當石板橋上人來人往,過橋擁擠,矴步橋便發揮了作用。要趕時間做事,即沿矴步橋而走。
只是矴步橋跟石板橋一樣,經常會被大水淹沒而沖毀。發大水時,人們往往兩岸相隔。最上方的是鋼筋水泥橋,拱形的橋身,凌空高架,寬寬的橋面,平平整整。
上世紀八十年代,橫垟村愛國華僑潘元祿,為了解除鄉親們因石板橋和矴步橋經常被洪水沖毀,而不能過橋的苦惱,造福鄉民,獨家出資建造了這座鋼筋水泥橋,並取名為“元祿橋”。

東風嶺古道

“東風嶺”古道,位於橫垟村的村後,古道不長,從橫垟村到鄰村唐宅,十來分鐘就可以走完全程。
紙山古村,人們習慣以溪水流動的方向從裡到外排列,比自己的村子位置裡面一點的村子,便叫它為“底條源”。
“東風嶺”古道是橫垟村通往村外的必經之路,也是“底條源”經外村的交通要道。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底條源”人的造紙原料,都是通過“東風嶺”用雙肩挑進來的,而橫垟村的紙成品又是通過“東風嶺”運送到外面銷售。六十年代後期,橫垟村和“底條源”都通上了公路,“東風嶺”才漸漸地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
經過修繕的古道,嶺邊雜草叢生,嶺旁是茂密的竹林。一切都顯得恬靜、安詳和古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