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河鎮志

《橫河鎮志》是浙江慈谿市橫河鎮自古以來首部鎮志,橫河鎮自1994年浙江省首次評定為綜合經濟實力百強鄉鎮開始,已連續10年榜上有名,居民生活漸入佳境。

書籍簡介,閱讀簡介,

書籍簡介

《橫河鎮志》是浙江慈谿市橫河鎮自古以來首部鎮志,橫河鎮自1994年浙江省首次評定為綜合經濟實力百強鄉鎮開始,已連續10年榜上有名,居民生活漸入佳境。

閱讀簡介

橫河鎮的迅速崛起,興旺發達,有其悠久的歷史淵源和壯闊的文化背景。橫河鎮地處寧紹平原,據考古發掘,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經過漫長的歲月變遷,這裡留下了不少動人的遠古傳說。漢、唐以來,鎮境的嚴子陵墓、漢“三老碑”出土以及虞氏築室等,證明橫河文化底蘊的深厚。時至今日,留下了大量詩文、家譜及墓志銘等,“垂不斷線,橫不散珠”,這些史料訴說著輝煌的歷史
地靈常人傑。橫河鎮境域不廣而人才眾多。有輔相之才,菁華之彥,尚武之士,還有革命英烈和大量能工巧匠。這方熱土上真是人才濟濟,燦若群星。
橫河曾緊倚大海,多漁鹽之利。歷史上煮海為鹽,製鹽業十分發達,並有鹽場之設。橫河人心靈手巧,善制陶器,原始陶、印紋陶、民用青瓷等為數眾多,在當時質量上乘,如今屢屢出土,就是明證。
橫河多產棉花、種植蠶桑,手工紡織盛行,其中以盛產“小江布”聞名遐邇。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裡產銷相濟,早在宋代就形成集市,商業興旺,民間歷有崇商敬賈的傳說,信奉“工商皆本”,並付之實行,因此民善經營成為一個顯著的特點。
一地的諺語反映著當地的民風。鎮志中收錄了大量地方諺語,從中可以窺見獨特的民風。如倡導做人不可平庸,要“出山”(奔前途),辦事要“看山色”(看情況而定)、要“活絡”(靈活處事),提倡“儂有一掌金,我有定盤星”、“寧可摜掉三畝稻,勿可摜掉鯽魚腦”,主張“嘴巴扛在肩上”(到處謀生),並以“游過三關六碼頭,吃過串筒熱老酒”為榮。這些諺語流行民間,激勵著當地人千方百計,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大膽創業。
《橫河鎮志》不僅翔實地記錄了歷史,更是著重記錄了當代現實。記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橫河人揚眉吐氣,當家做主的史實,同時又如實記錄了在一些政治運動中由於“左”的干擾,割斷了歷史,束縛了村民的手腳,挫傷了經營的積極性,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艱辛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傳統繼承,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橫河人借天時,乘地利,迎潮而上,迅速登上時代快車道,走在全省各鄉鎮的前列。這部志書突出地記述了改革、開放,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詳細過程。
對橫河鎮悠久的歷史很多人並不深知;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歷,不僅年輕人有所不知,就是年長者也逐漸淡忘。然而,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是一部十分難得又無法替代的生活教科書。為此,這部縱貫古今,明古詳今,內容充實,體例完善的鎮志問世,其價值和意義是長效的,也是無法估量的。
《橫河鎮志》的編纂吸取了傳統方誌和社會主義時期首輪修志實踐的經驗,有不少可取之處。
其一,求實是修志的靈魂,資料是出書的基礎。鎮志在編纂過程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重視廣泛徵集古今各類資料,包括檔案、史志、考古、家譜以及大量個人回憶等。既有正面資料,也有負面資料,廣徵博採,經過訂正入志,為修好鎮志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二,立好志書的框架是編纂志書的前提。志書的體例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變化的,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橫河鎮志》繼承了方誌的傳統,吸取了市、縣誌的框架構想,又堅持以人為本,十分重視對人的記述,在常見的志書設計中有所變化,即在自然地理之後緊記“人口”、“人民生活”、“人物”以及“民情風俗”等,充分體現了人是社會主體這個基本觀點。
其三,特色是志書的生命。千志一面,依次填充並非成功之舉。《橫河鎮志》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點十分鮮明。諸如“江南水鄉”的地域特點;童家岙遺址、嚴子陵墓和大量出土文物的歷史特點;製鹽、陶瓷、“小江布”、楊梅等的傳統產業特點;詩情畫意的村落特點;更有軸承產品及其他眾多產品的當代工業特點等等,都一一載入史冊,百花爭艷,蔚成大觀。哲人有言,“言之無文,行之不遠”。鎮志行文流暢,貼近百姓,並收集了大量民間語言,寫得生動可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