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橫沙村志記載:橫沙村,建於明代萬曆年間,距今已有700 多年歷史。位於廣州市中心區以東,黃埔港和珠江以北距約兩公里的一個土名“後背山” 的山邊上,全村面積約為兩平方公里,東與文沖村相望,南與下沙村相隔,西與茅崗村鄰隔,北與姬堂村相望,全村人口約為五千七百多人,村里現存有52間私塾、書舍和公祠。大部分民俗建築建於元代,重修於清代道光、鹹豐、光緒年間,有的建於民國初期。大多保存完好,文化底蘊濃厚,村民生活較為富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沙會
-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二十四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廣州市中心區以東
- 節日活動:敲鑼打鼓,舞獅助慶
- 節日飲食:粽子
- 設定時間:清朝
內容簡介
農曆正月二十四是黃埔區大沙街橫沙地區每年一度的“橫沙會”,是橫沙地區最為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 是在清朝時期已開展的一個傳統民間節日,這天,橫沙獅隊敲鑼打鼓,舞獅助慶;每家每戶裹包粽子,互贈親友。
三百年來,橫沙人都沿襲這一傳統節日,橫沙居民及海外僑胞在這天匯聚一堂,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揚名整個番禺鹿步司一帶鄉村市鎮的“橫沙會”,是橫沙村一年一度的隆重節日,因為這天是村民信奉的三娘菩薩的誕生日,村民們都要到三娘菩薩的廟中祈福許願,祈求保佑村里家家戶戶身體健康,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相傳從清朝道光年間開始,橫沙會便成為村里最隆重的節慶日每年舉行。以羅、莫、下沙村為“三境”,信奉三娘菩薩,以朱、 黎、梁、馮、葉、隔堂朱作為“四社”,信奉四娘菩薩,每年的橫沙會日,“三 境”、“四社”便由各自的族長老組織本性氏族的青壯年排行列隊抬著菩薩在村中的主要大街遊行慶祝。隊伍中領先的是八個老蓍,四位青壯年舉起一個錦繡 圖案的大頭牌跟著,一般人舉著各色各樣的彩旗和七星旗。後面有八位青年,相傳是從村里當年準備結婚的青壯年中挑選出來的,他們抬著一頂大轎子,轎子裡坐著人們信奉的菩薩,跟著轎子後面又是一般人,舉著錦繡葉扇、羅傘和幾個身纏綢紗帶,手拿銅鼓的青年,最後是以兩人一組抬著橫額布帳,多者有十幾組,整個隊伍個個身穿華麗的新衣服,精神抖擻,喜氣洋洋,在村中大街上遊行。兩支慶祝隊伍你來我往,互相慶祝。遊行隊伍每到一姓氏族的大宗祠門前,受到早已準備好的香茶美點熱情接待,由一般老蓍列隊歡迎接待,向各位遊行者打躬作揖。
在清朝時,還有飄色和騎馬。此外,村民家家戶戶包粽子,獅子隊也舞獅子以示慶祝,全村洋溢著一片歡樂的景象。隊伍遊行完畢,將菩薩抬到各自當年應輪值的姓氏族祠堂供奉,讓村民拜祭。夜晚,在祠堂里還要擺酒席,全村老幼歡聚一堂,飲酒聚餐,請來戲班唱大戲助興,大戲一般要唱上三晚,全村上下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比過春節還要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