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林江村周氏宗祠享堂

橫林江村周氏宗祠享堂

橫林江村周氏宗祠享堂,第二進面闊三間半,東三間屋脊兩端雕塑雙龍,居中有雙象,西半間屋脊上刻花卉。兩側山牆有觀音兜。房前有廊,廊前有三層門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林江村周氏宗祠享堂
  • 所屬年代:清代
文物特徵
正門上方有複製的乾隆御筆巨匾“光霽祠”,門兩側有抱柱聯“世頌愛蓮得望千秋共仰,人欽報國蒸嘗萬古如斯”,進門可見三個神龕,龕前有供桌,供奉祖先牌位,神龕上方掛匾額,居中為“愛蓮堂”,東為“光風霽月”,西為“道學儒宗”,廳內東牆掛三幅祖先畫像以及遷錫始祖溪園公(字四一)簡介,西牆掛譜系圖、周敦頤簡介及修譜經過。廳內方磚鋪地,鼓形柱礎石製作考究,表面刻花卉圖案。神龕前有抱柱聯:“乾隆書額,光霽祠承惠庥萬代;先德流芳,濂溪祖遺風繼千秋。”第二進後有小天井,放置三塊大型太湖石,以示周氏宗祠有靠。周氏始祖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謚元公。北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平生襟懷淡泊,酷愛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成千古名句。周敦頤的第六世嫡長孫周應高(號溪園、字四一,後因避諱改名應合),南宋嘉定六年(1213)出生於湖南道州,宋理宗朝解元,又於開慶元年(1259)以解元登進士第,宋鹹淳年間歷知建康府事兼制置安撫使,景定年間主持編纂《景定建康志》50卷,是現存最早的南京地方志。鹹淳五年(1269)隨宋度宗南巡。後元兵入侵,他的抵抗主張遭到朝廷奸臣賈似道的阻扼,不得志,即辭官掛印退歸田園,隱居金匱縣(無錫)景雲鄉泉瀆河之陽的張塘里(周涇),景炎五年(1280)壽終吉壤而葬於今周涇巷,成為這支周姓人遷錫始祖。自四一公退歸田園隱居無錫後,其子孫後裔繁榮昌盛,迅速發展,後裔以應高公為遷錫始祖。周應高的子孫人丁興旺,發展為周涇、白土、宅基、南宅、牆圈、磚橋、曹塘、五牧等八個支系。橫林江村屬五牧分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