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嶺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年豐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橫嶺村,位於坪地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7千米。與矮崗村、渡頭圍村相鄰。始建於清代,李姓先祖從廣東歸善(現惠陽)沙祖霸遷移至此而形成。因立村之處周圍是山嶺,所以叫橫嶺背;20世紀80年代,去掉“背”字而改名橫嶺村。現村於1991年在老村旁重建。清朝,屬歸善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年豐社區
  • 地理位置:坪地街道東北部
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坪地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地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地公社;1983年7月,屬坪地區;1986年10月,屬坪地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地鎮;2004年,屬坪地街道年豐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李姓,早年從福建遷移至廣東梅州,後輾轉遷至今惠陽;清代從今惠陽沙祖霸遷至該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130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63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2歲(女);實際在村人口6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3118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2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花生、番薯,少數村民上山砍柴、割草出售,不少村民用竹窿編制籮筐、竹簍、雞籠、鴨籠等竹編製品出售。1986年,坪地鎮租用該村土地引進“三來補”企業———皮具加工廠。1999年,該村與另一個村合作建起了2400多平方米的廠房。2003年,該村建起了一棟4400平方米的廠房。2009年,村集體建了一棟辦公樓,作為村集體辦公場所。現集體經濟以工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村內現有1棵樹齡230多年的古榕樹,1棵樹齡150多年的古樟樹,均為國家三級古樹。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年糕、糙把、米餅等。橫嶺北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中期通電,1987年通電話,1989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2年通自來水,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籃球場、健身路徑、小公園等。
該村於2010年6月參與制定《年豐社區村規民約》。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約20座。代表性民居位於橫嶺舊村,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現存民居多建於民國時期及以後,磚木結構、灰瓦頂;近年來維修後外牆多為水泥砂漿抹面,部分仍可使用,現仍有人居住。村中現存李氏宗祠,始建於清代,單開間單進格局,夯土牆,灰瓦頂,於1994年重修,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大門上方有匾額“李氏宗祠”。現仍作為宗祠使用。該村村民在農曆八月初一至重陽節期間,挑選一日集體祭祖(清明節不祭祖)。另外,春節、中秋節村民各自祭拜祖先。該村有金花夫人廟,始建於清代,於2003年重修,供奉金花娘娘。每年除夕和正月初二,村民前往廟裡祭拜。
代表性人物:李財(1903-1981),又名李財仔,有“神槍手”之稱,可使雙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大嶺古、淡水、紅花嶺、沙金涌戰鬥。解放戰爭期間擔任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江南支隊第二團參謀長(團長為李群芳),屢立戰功。李明坤(1924-1946),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電報員,烈士。1942年參加東江縱隊,1946年在惠陽監獄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