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橫峰興安酥製作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明朝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上饒市橫峯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
簡介
興安酥(歷史上橫峰稱興安縣),又名芋頭糖。最早明朝就生產於葛源,是葛源的傳統食品,故又名葛源芋頭糖。是一種用上等糯米摻和芋頭,外裹芝麻、白糖、茶油等原料製成的食品。因為其選料精緻、糯甜可口、酥鬆香脆而久負盛名,而且葛源的芋頭糖,別處無法效仿,即使用同樣的原料、同樣的方法,制出來也及不上葛源芋頭糖。原因是葛源的糯米好,葛源前山村一帶山高水冷,生產時間長,種植的糯谷具有質白、軟粘的特點。所以葛源生產的興安酥具有酥、香、脆等特點,進口消融即化,故又名料化糖。《橫峯縣志》記載,清代曾被列為貢品,深受皇宮青睞。
歷史淵源
興安酥最早源於明朝時期的上饒市橫峯縣葛源鎮,故又名葛源芋頭糖,有些地方也叫興安酥,因為歷史上橫峯縣又稱興安縣。作為橫峯縣的傳統食品,民眾認知度高,自嘉靖年建縣設鎮以來,每逢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都被農家用來作為供奉祖先、祭祀神靈的必備供品。
興安酥,因為其選料精緻、糯甜可口、酥鬆香脆而久負盛名,自明清以來,橫峰民眾外出走親訪友,甚至進京趕考、赴官上任,總會帶上幾包芋頭糖做為禮物饋贈。甚至就連清代皇宮都頗為青睞,《橫峯縣志》記載,清代興安酥曾被列為貢品奉入皇宮。解放後,多次被評為名優產品,1985年被江西省商業廳評為全省供銷系統優等產品。
1984年、1985年,葛源鄉和青板鄉分別成立食品廠,都以生產興安酥為主。1984年,李洪禮承包葛源食品廠,1992年其子李榮水辦起家庭食品廠,堅持手工製作興安酥至今。
基本內容
(1)選取上好糯米,漂洗乾淨後,用水浸泡16個小時以上;
(2)選取優質芋頭,洗乾淨,將皮剝除,備用;
(3)選取白芝麻,淘洗乾淨,備用;
(4)生火,用大口鍋放水,將糯米放置蒸籠內蒸熟;
(5)取出糯米飯,放進舂口,不停地反覆錘打成糯米糍;
(6)取大口缸,將洗淨的芋頭放在缸內打磨,成漿,也可將芋頭煮熟搗爛;
(7)將芋漿放入糯米糍中一起,撕成小團,再蒸,再搗爛,攪拌均勻,稱初胚;
(8)將攪拌好的初胚放在大砧板上晾涼,用滾筒攤開攤薄至0.5—1公分,稱開料;
(9)用刀將攤開的初胚,切成長5公分寬1公分左右的長條,排整齊,放陰涼處涼乾3天;
(10)選切好的胚料進行大小分類,如果胚料略顯厚大,改刀後繼續陰乾,直至勻稱成型;
(11)起火,將洗好的白芝麻放入鍋中炒熟,裝起備用;
(12)鍋內倒油,燒至5成熱;
(13)將晾乾的初胚放入鐵筒中,舀5成熱的溫油倒入筒中,與初胚不停地翻滾攪拌;
(14)初胚被溫油泡軟後,體積迅速膨脹,成型;
(15)鍋內剩下的油中放入適量白糖、飴糖,熬製成糖漿,要用拇指,和中指伸展拉成長絲才可;
(16)將膨脹後的初胚放入鍋中與糖漿迅速攪拌,使初胚外表均勻地披上一層薄薄的糖漿,稱上糖;
(17)撈上來趁熱拌上熟芝麻、白糖,迅速翻抖,使芝麻和白糖均勻、嚴實地裹在糖漿上,這便是芋頭糖。
基本特徵
葛源糯米產自山高水冷的葛源前山村一帶,其生長時間較長,從下種到收割,要歷經春夏秋冬四季,種植的糯谷最富質白、軟粘等特點,從而決定了興安酥那酥、香、脆的良好口感。興安酥的製作配方中,主料為上等糯米摻和芋頭,外裹芝麻、白糖、茶油等配料。因其選料嚴格精緻,成品糯甜可口、酥鬆香脆、入口即化,故又名料化糖。
主要價值
食品和藥用價值:興安酥又名芋頭糖,顧名思義,主要原料就是芋頭。因為興安酥口感軟糯,所以深受老人小孩的喜愛,並且富含澱粉,熱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備受追捧。
數百年來,興安酥早已成了橫峰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小食之一。芋頭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富含澱粉、各種礦物質及維生素,有增強免疫力、補氣益腎等功效。
供奉、祭祀價值:興安酥作為橫峯縣的傳統食品,一直是糧農家家戶戶敬奉祭祀的必備供品。
瀕危狀況
如今,由於人們飲食習慣逐漸多元化,導致興安酥這一傳統小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李榮水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幾乎都不願花時間學習興安酥的手工製法,加上傳統食品受到現代食品的不斷挑戰和擠兌,市場占有量已經嚴重萎縮。至今,橫峯縣僅剩下李榮水創辦的這家全手工製作興安酥的家庭作坊在堅守著,且正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