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塘寺

《橫塘寺》是明代詩人德祥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橫塘寺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德祥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橫塘,僧坊,兵火,年來,可傷,白髮,老人,知舊,樓子,三房,

作品原文

桫羅園裡好僧坊,兵火年來事可傷。白髮老人知舊寺,繞塘樓子十三房。

作品注釋

橫塘

(1).古堤名。 三國 吳大帝 時於 建業 (今 南京市 )南 淮水 (今 秦淮河 )南岸修築。亦為百姓聚居之地。 晉 左思 《吳都賦》:“ 橫塘 查下 ,邑屋隆夸。” 唐 崔顥 《長乾曲》之一:“君家住何處?妾住在 橫塘 。”
(2).古堤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 宋 賀鑄 《青玉案·橫塘路》詞:“凌波不過 橫塘 路,但目送、芳塵去。” 宋 賀鑄 《青玉案·南歌子》詞:“一鉤新月渡 橫塘 。誰認凌波微步、襪塵香。”
(3).泛指水塘。 唐 溫庭筠 《池塘七夕》詩:“萬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橫塘似舊遊。” 前蜀 牛嶠 《玉樓春》詞:“春入橫塘搖淺浪,花落小園空惆悵。” 宋 陸游 《秋思絕句》:“黃蛺蝶輕停曲檻,紅蜻蜓小過橫塘。”

僧坊

僧舍。《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爾後不住僧坊,別立解舍,諸僧多效之。” 唐 王維 《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詩序:“深居僧坊,傍俯人里。”《新唐書·儒學傳中·王紹宗》:“少貧狹,嗜學,工草隸,客居僧坊,寫書取庸自給,凡三十年。”

兵火

(1).戰爭造成的災火。《漢書·王莽傳下》:“ 衍功侯喜 素善卦, 莽 使筮之,曰:‘憂兵火。’”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之四三:“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但我想,這些譯稿,也許去年已被兵火燒掉了。”
(2).指戰爭,戰亂。《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兵火之際,東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幾多骨肉!” 清 洪升 《長生殿·彈詞》:“ 長安 兵火之後,不知光景如何?” 茅盾 《子夜》十:“現在大局就愈弄愈複雜了。大江的南北都是兵火。”

年來

(1).近年以來或一年以來。 唐 戴叔倫 《越溪村居》詩:“年來橈客寄禪扉,多話貧居在翠微。” 清 劉瀛 《珠江奇遇記》:“適媒媼來,以賤價售去,年來音耗遂絕。”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收集畫象事,擬暫作一結束,因年來精神體力,大不如前。”
(2).年歲到來。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詩:“跡去夢一覺,年來事百般。”

可傷

可悲;可憐。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周紀·襄王》:“未有代德而有二王(可傷!),亦叔父之所惡也。”《水滸後傳》第一回:“可傷 宋公明 被奸臣藥死,我念平日情分,到山寨祭奠。”

白髮

告發;揭露。《新唐書·元載傳》:“ 華原 令 顧繇 上封白髮其私,帝方倚以當國,乃斥 繇 ,除名為民。”《新唐書·韋保衡傳》:“俄為怨家白髮陰罪,貶 賀州 刺史,再貶 澄邁 令,遂賜死。” 宋 洪邁 《夷堅乙志·畢令女》:“事既彰露,不可復續,而白發其事,皆出仲女,所謂壞其法者豈此邪?”
白頭髮。亦指老年。《漢書·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體尊性弱,難理易亂。”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宋 范仲淹 《祭知環州種染院文》:“青春多難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興》詩之一:“內園歌舞黃金盡,南國飄零白髮長。” 楊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親,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雙手和鬢邊的白髮,她慈愛的笑容和溫存的眼睛。”

老人

(1).老年人。《左傳·宣公十五年》:“及 輔氏 之役, 顆 見老人結草以亢 杜回 。”《史記·循吏列傳》:“﹝ 子產 ﹞治 鄭 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 唐 馮著 《燕銜泥》詩:“雙燕碌碌飛入屋,屋中老人喜燕歸。” 臧克家 《老哥哥》:“在我這沒法合緊雙眼的當兒,一個意態龍鐘的老人的影像便朦朧在我眼前了。”
(2).指上了年紀的父母。 晉 車永 《與陸士龍書》:“老人及姊,自聞此問,三四日中,了不能復食。” 宋 張孝祥 《鷓鴣天·平國弟生日》詞:“楚楚吾家千里駒,老人心事正關渠。” 老舍 《婆婆話》:“可是再說硬話實在使老人難堪;只好告訴母親:不久即有好訊息。”
(3).稱尊長。 唐 戴叔倫 《族兄各年八十餘見招游洞》詩:“鶴髮婆娑鄉里親,相邀共看往年春。擬將兒女歸來住,且是 茅山 見老人。” 清 國泰 《〈助字辨略〉序》:“《助字辨略》者, 確山 劉老人 所著也。”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臨末才記起了那遠房的叔祖,愛種一點花木的老人。”
(4).年老長輩自稱。 唐 杜甫 《佐還山後寄》詩之二:“老人他日愛,正想滑流匙。” 宋 蘇軾 《與元老侄孫書》:“相見無期,惟當勉力進道,起門戶為親榮。老人僵仆海外,亦不恨也。”
(5).見“ 老人星 ”。

知舊

知交舊友。《三國志·魏志·荀彧傳》:“ 彧 及 攸 並貴重,皆謙沖節儉,祿賜散之宗族知舊,家無餘財。”《宋書·顏延之傳》:“﹝ 延之 ﹞又好騎馬,遨遊里巷,遇知舊輒據鞍索酒,得酒必頹然自得。” 唐 薛能 《雨霽宿望喜驛》詩:“閒想更逢知舊否,館前楊柳種初成。”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詠懷》:“知舊半凋落,忍此同傾輈。”

樓子

(1).樓房。 明 德祥 《橫塘寺》詩:“白髮老人知舊寺,繞塘樓子十三房。”《平山冷燕》第三回:“我欲將大廳東房幾間小屋拆去,蓋一座樓子。”
(2).指其它分層結構之物或其上層。《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樓子,換上涼篷,撐了進來。”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一:“他撂下鞭子去開荒,開了五垧地,到老秋,收五十多石苞米,兩個苞米樓子盛不下。”
(3).指層迭狀之物。 明 葉子奇 《草木子·雜制》:“官民皆帶帽,其檐或圓或方,或前圓後方,或樓子,蓋兜鍪之遺制也。”《紅樓夢》第三一回:“ 翠縷 道:‘他們那邊有棵石榴,接連四五枝,真是樓子上起樓子,這也難為他長。’” 陳登科 《活人塘》十:“﹝ 七月子 ﹞嘴唇紫里透白,乾的血鍋巴翹得一層一層的起樓子。”
(4).亂子;糾紛。 曹禺 《雷雨》第四幕:“ 魯貴 :(怯弱地)你又要給我捅樓子?”

三房

(1).指明堂、明房、丹田之房。《黃庭內景經·常念》:“常念三房相通達。” 梁丘子 註:“三房,謂明堂、明房、丹田之房也。”
(2).指同宗族分衍出來的三個支派。《宋史·蠻夷傳三·撫水州》:“其酋皆 蒙 姓同出,有上、中、下三房。”
(3).三房妻室。《紅樓夢》第四六回:“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們就使不得?” 魯迅 《吶喊·故鄉》:“你放了道台了,還說不闊?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