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城石馬頭

《橫城石馬頭》,創作年代明代,作者羅鳳翱,體裁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橫城石馬頭
  • 創作年代明代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羅鳳翱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橫城石馬頭
長城迤邐到河壖②,玉塞艱危此地偏③。
白浪經餘惟半址④,胡騎突越若平川。
於今甃石連雲起⑤,喜見雄關似鐵堅。
黠虜知灰遊獵念⑥,將軍還急慎烽煙。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萬曆朔方新志》(《乾隆銀川小志》亦收錄此詩)。橫城,即橫城渡口,是一處古老的黃河渡口,早在西夏時期就已有了,是西夏國重要交通咽喉。元朝建立後,橫城成了元朝在寧夏水上驛站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中興水站。到了明代,為保護橫城渡口暢通無阻,在渡口邊上修築了高約18米的戍台,叫寧河台,台外有一道城牆,周長約300米,高約8米。城牆四面各有重門。管理渡口的官員和保衛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寧河台上。《中路寧河台記》指出:“橫城之津危,則靈州之道梗。靈州之道梗,則內郡之輸挽不得方軌而北上,而寧夏急矣!”這說明了橫城渡在軍事、交通上的重要性。前人曾對黃河橫城古渡繁忙有所描述:“河流東下自崑崙,濁流排山曉拍津。來往行人喧渡口,只因名利少閒身。”橫城位於銀川市東30餘里的黃河東岸,這裡登高東望,是浩瀚無垠的黃沙,隔河西眺,則是一片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滔滔的黃河水,從這裡向北奔騰而去;蜿蜒的明代長城向東南伸延。由於橫城之北有個地名叫黃沙嘴,所以明代又把橫城渡稱為“黃沙古渡”,是明朝寧夏八景之一。
②迤邐(yǐlǐ):曲折連綿貌。河壖(ruán):亦作“河堧”。河邊地。
③玉塞:玉門關的別稱。泛指邊塞。
④白浪經餘惟半址:意思是說,原來的碼頭經黃河水浪的沖刷後只剩下半個碼頭了。
⑤甃(zhòu)石:砌石;壘石為壁。此指橫城渡口的石馬頭。
⑥黠(xiá)虜:狡猾的敵人。此指蒙古韃靼等殘元勢力。知灰:不解何意。灰,原稿上面一個“廠”底下是“火”,不知何字?

作者簡介

羅鳳翱《乾隆寧夏府志》作羅鳳翔),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縣蒲州鎮)人。舉人。萬曆元年(1573年)四月,由大理寺左少卿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到任即整修寧夏鎮城,發展貢市,主修《萬曆朔方新志》,鎮人敬仰,立祠頌德。五年(1577年)二月,敘功升右副都御史,仍巡撫寧夏。萬曆八年(1580年)九月,卒於寧夏巡撫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