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來了——中國式土豪沉浮錄
第一本解密中國式機會大佬發家內幕的商戰小說
賭徒式崛起,誰能沾上政策的光?
鬥爭式整合,誰的管理摧枯拉朽?
戲劇式倒閉,誰的機會真的來了?
金城出版社出版的《機會來了》是第一本解密中國式機會大佬發家內幕的商戰小說。作者黃巍曾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要職,近年在北京師範大學研修管理哲學博士課程,並潛心寫作,將多年積累的素材以小說形式創作出版。這本書透過一群掙扎、奮鬥、追夢的合伙人與一個上市企業生死沉浮的故事,揭開中國式機會大佬生存常態,展示企業內部各種權力鬥爭。作者將機會主義盛行時代的眾生相刻畫得淋漓盡致,其間穿插著對企業管理的獨到見解。
基本介紹
- 書名:機會來了
- 作者:黃巍
- ISBN:978-7-5155-0831-3
- 類別:長篇小說-中國-當代
- 頁數:312
- 定價:32.00元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 開本:1/16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主要角色
讀者評價
作品賞析
新周刊在盤點2013關鍵字時,收錄了“土豪”一詞。並將2013年命為土豪元年。從一則杜撰的禪宗故事出發,以禪師要和土豪交朋友的喜感結尾,使得人們重新審視這一群體:暴發戶,沒品位,捨得砸錢,殺傷力極強。
當下,中國的富人被冠以土豪之名,似乎這個詞從某種程度上鮮活地概括了中國富裕階層的生態,一時間,土豪又成了富豪們自我解嘲的最有力的詞語,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詞在描繪中國富人階層方面可以和“土豪”媲美,它把中國富豪的形象鮮活地刻畫出來,和曾經流行的屌絲形成鮮明的階層對比,屌絲們在鄙視土豪的同時,恨自己不能成為土豪,而土豪們在報之一笑的同時,也有沾沾自喜和某種無奈,這種狀態是中國社會特有的,這才是當之無愧的特色。
作為一本冠以“中國式土豪沉浮錄”之名的作品,《機會來了》無疑在用文學的想像之筆繪浮世的現實之骨。關於那些機會大佬發家內幕,本書如同一個土豪集中營一樣,將你所耳聞目睹的各式土豪統統搜羅其中,仔細盤點下來,發現中國式土豪從成為土豪的途徑來看不外乎以下八個方面。(若不齊全,盼樓下補之)
1:善於把握機會:
善於發現機會,同時又善於把握機會,土豪往往有敏銳的視角,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普通人眼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乃至人們的物質和心理需求,在土豪的眼睛裡都可以變現成錢。改革開放之初憑藉政策先富起來的土豪們,無疑是具有這樣的戰略眼光的人,他們善於發現機會,並能迅速付諸行動,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中國先富起來的人都帶著原罪?正因為市場經濟的不健全,也讓土豪們把握了更多的有利因素和更大的輾轉騰挪的機會,段位最高的土豪本身就是機會乃至遊戲規則的製造者,他們鑽政策的空子是司空見慣的,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發達起來的人,他的說服力顯然就打了折扣,其實,我們從積極的角度看,投機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只是政府的不作為放大了投機的尺度,於是攫取利益不是靠合法的手段慢慢變成了經營的常態,這也是中國富人的形象不好的一個原因。
2:拷貝國外模式的海龜族:
八九十年代跑到國外的海龜們,通過利用海外關係和拷貝國外的成功模式,創造了在中國的公司,產生了一大批富豪,比如電子商務領域、快捷服務業、乃至房地產、娛樂性節目等各個領域,都迅速竄出一大批新富階層,而這些人真正自己創造一種商業模式的並不多,所謂大白菜換個地方就叫龍舌蘭。利用時間差概念,先走一步,就成了先受益的人。當然這也是靠眼光和魄力的。
3:逼上梁山型:
改革開放之初,很多企業倒閉,下崗,成了那個時代特有的辭彙,很多人,真的是抱著拼一把的心態,開始做起了小買賣,一時間到處都是“倒爺”,倒的快的,善於把握機會的,在賺了第一桶金之後,迅速發展壯大,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型的土豪也是大有其人。
4:權力尋租型:
有一種叫做“見光死”的土豪,他們掌握著巨大的財富,誰也不知道他們真正做的是什麼生意,可他們就是有錢,他們的幕後老闆才是真正的土豪,他們靠的是幕後老闆的指示、手中的權力去賺錢,據說胡潤富豪榜上那些聲名赫赫的富人掌握的財富不足這些隱土豪的三分之一,而這些土豪的廬山真面目往往是神秘莫測的,說到底,這是一種權力的尋租,這些土豪往往是幫著掌權者煮著那鍋肉,最後分一碗湯喝,他們的身家全部依附在掌權者的鐵腕上,成了真正的附庸,古往今來,這樣的富者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在唱衰一個民族的靈魂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5:拼爹型:
排在富豪榜上的土豪,農民的兒子微乎其微,尤其是靠資源優勢崛起的富豪,拼爹成了一道風景,當然也有拼老丈人和乾爹的。拼爹又分為兩種類型:一為傳承型,有很多被認為是自己創業的企業家,實際上已經從父輩手裡接過了第一桶金,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這是目前被叫做富二代的富人群體,當然,因為從時間點上看,這些富二代基本上屬於剛剛接過老子的革命槍,到底是敗家子還是精英,目前還很難斷定,要靠時間去驗證。二為官二代,因為他們是紅頂的,就有了資源優勢,做起事來便如魚得水,所向披靡,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兒孫謀福利,這種傳統中國一直不缺,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6:技術精英型:
技術人才,比如那些靠核心優勢是技術驅動的企業,他們的賣點是產品,九十年代初期,在沿海城市,一大批技術型人才“下海”,創辦了自己的生意,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這種精英型的企業家相對來說是值得欽佩的,有“秀才造反”的韻味,他們既懂得技術又了解市場,屬於複合型人才,他們的核心優勢通常是技術,這些人往往在未動之前就選好了合作夥伴,建立了生意模式,率先獲得市場的認可。
7:息爺型:在最近20年裡,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土豪群體,最早是深圳的小漁村,很多人因為政策性拆遷,靠賣祖宅獲得了大量的房產,或早期購買了很多房產,房價暴漲之後,這些人的身家也水漲船高,這種土豪在市面上叫做吃瓦片,在北、上、廣等大城市比較多,這種吃瓦片的土豪比比皆是,他們什麼都不用做,靠收租子就可以週遊世界,說穿了,這些人是下手比較早,趕在房價很低的時候入世,分了改革的紅利。
8:神龍見首不見尾型: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總有那么一些散仙般的人物,你不知道他們是靠什麼生存,然而他們出手闊綽甚至揮金如土,他們在國外排隊買奢侈品,豪宅一出手就是幾套幾十套,他們有多個國家的護照,身份證多到自己都記不住,你查不出他們的爹的背景,也查不出他們做的是什麼生意,也感覺不到他們的過人之處,好像這些人才是真正的齊天大聖。很難從人類的基因中找到他們的族譜,他們只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有錢。
似乎你可以在這幾個類型的提示下,不由自主地腦補近年來的某些熱點新聞事件和人物。而事實上卻是,屌絲一邊仰望著、唾罵著那些“喪良心”的土豪,是否在內心深處暗藏更多的是憤怒的嫉妒?
“他從前總是看不起的那些成功人士,現在竟然成了他追逐的目標。他進一步明白了,從前他之所以對他們嗤之以鼻,絕不是自己多么清高,多么有道德,只是因為他離他們太遠,那些他看不起的正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自我,也就是他潛意識裡的理想,那種理想在別人那裡變成了現實,他只能憤怒,他的嗤之以鼻成分很簡單,只是加了憤怒的嫉妒而已。”【摘自《機會來了:中國式土豪沉浮錄》篇首語】
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不論土豪們憑藉什麼成了土豪,但他們自身性格的一些特徵顯然是成功的更重要因素,比如:
堅韌,他們能夠忍受常人不能忍的磨礪;
敏銳,他們能夠捕捉普通人看不到的機會;
執著,他們有無論多難都不放棄的精神;
氣度,他們能夠團結更多的人,做更大的事。
這些無疑都是一個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寶貴特點,這個時代,我們以“土豪”之名稱謂商業精英,正是這個我們生存的拜金時代仇富者的特寫。
我們不妨套用魯迅先生的話:這個時代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做了土豪的人,另一種是求做土豪而不成的人。如今,全球一體,世界更加多元,土豪現象已經無法囊括企業家的生存現狀,很多中國企業家並不比國外的企業管理者差,他們可以適應全球的遊戲規則,他們有更加高瞻遠矚的視野以及更加迎難而上的中國傳統的精神,正是他們的擔當托起了中國經濟的成長,我們不能把政治的缺失造成的惡果推到中國企業家的身上,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做的那些動作、不得不與權貴媾和並不能代表他們的全部,他們的命運不該像那個時代被打到的土豪那樣,成為時代的替罪羊,他們更希望這個社會能夠給他們保障、給他們尊重、給他們理解、給他們尊嚴、鼓勵他們有更大的擔當、承認他們的成功和個人的努力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