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戰

機動戰有助於充分發揮指揮員的指揮藝術和參戰力量的能動性,對大量消耗和消滅敵人、轉化雙方力量對比、轉變戰場形勢並奪取作戰勝利起重大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動戰
  • 著名戰役:柏舉之戰,馬拉松之戰
  • 分類:陸上機動戰、海上機動戰、空中機動戰
按作戰空間,分為陸上機動戰、海上機動戰和空中機動戰;按作戰方式,分為兵力機動戰和火力機動戰。機動戰有助於充分發揮指揮員的指揮藝術和參戰力量的能動性,對大量消耗和消滅敵人、轉化雙方力量對比、轉變戰場形勢並奪取作戰勝利起重大影響。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機動戰理論與實踐,對未來作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機動戰早在中國春秋時期即已初露端倪。公元前506年的吳楚柏舉之戰中,吳軍千里遠征,沿途經歷五戰,攻入楚都(郢)。在這次戰爭中,出現了具有初步機動戰特色的作戰思想和戰法。前205~前202年的楚漢戰爭和前127~前119年的西漢反擊匈奴的戰爭中,由於大規模使用騎兵而大大提高了作戰行動的流動性、進攻性、突然性和速決性,機動戰的特徵更加明顯。世界其他國家機動戰的產生也較早。前490年希波戰爭中的馬拉松之戰,希臘重步兵在米太亞得的指揮下,通過機動對波斯軍隊實施兩翼包圍,以少勝多,顯示了機動戰的某些特徵。前334~前324年,馬其頓軍在亞歷山大東征中,將機動戰實踐又推進了一步。前218~前201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軍隊和羅馬軍隊將機動與交戰有機地結合起來。近代,由於科學技術發展並廣泛套用于軍事領域,軍隊編制及其裝備的不斷改進,機動戰經歷了數度興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和飛機用於戰場,客觀上為機動戰重新崛起準備了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軍隊大量裝備了具有高度機動突擊力的飛機、坦克和艦艇,使機動戰再一次成為戰爭的主要作戰形式,並呈現出立體、大縱深特點。戰後,機動戰理論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發展,代表性的有蘇軍大縱深作戰理論和美軍空地一體戰理論等。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隨著新軍事革命的興起,全縱深同時攻擊、超視距精確火力打擊和空中超越突擊等機動作戰樣式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局部戰爭中得到進一步發展。中國人民解放軍機動戰理論是在傳統的運動戰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對運動戰在現代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劉伯承指出:“所謂運動戰,就它在軍事上的精義說來,應該是叫‘機動戰’。”20世紀30年代初,紅軍在各次反“圍剿”作戰中,廣泛實施運動戰,豐富和發展了運動戰理論和實踐。解放戰爭時期,運動戰已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作戰形式,其作戰實踐和作戰理論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特色的運動戰理論。8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武器裝備的發展更新,對機動戰理論的研究逐步深入,單一以陸上作戰為主的運動戰理論逐漸被全方位的聯合機動作戰理論所取代,機動戰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作戰形式。機動戰區別於其他作戰方式的本質特徵主要有作戰力量的正規性、優勢性,作戰行動的機動性、進攻性和戰線的不固定性。既不同於陣地戰,也不同於游擊戰或特種戰,本質是主動靈活。主要特點是:①戰場透明度增大,隱蔽企圖和行動困難。②抗敵火力打擊問題突出,部隊生存面臨嚴重威脅。③部隊機動頻繁,機動中指揮和保障難度增大。④機動與反機動鬥爭激烈,“走”與“打”融為一體。⑤戰場情況變化急劇,創造和捕捉戰機難度增大。⑥信息對抗強烈,指揮通信保障難度大。⑦參戰力量多元,各軍種、兵種協同更加複雜困難。信息化局部戰爭中,機動戰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隱蔽突然,善捕戰機;攻防結合,積極進攻;重點打擊,速戰速決;統一指揮,密切協同;快速集中,適時分散;靈活反應,力爭主動;動中造勢,局部集優;信息主導、電子壓制;選準目標,打敵要害;注重謀略,以謀制勝。組織實施機動戰的核心是創造和捕捉戰機。創造戰機的方法多種多樣,如阻打相濟、迫敵突出,後退一步、誘敵深入等。捕捉戰機是指揮員基於戰機已形成或即將形成的戰場態勢,為把勝利的可能性變為現實而進行的重大決策。在信息化局部戰爭中,組織實施機動戰應把握的問題是科學預見,充分準備;嚴密偵察,掌握敵情;把握時機,當機立斷;快速機動,迅速捕捉戰機;隨機應變,連續進行作戰。隨著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軍隊的機動力、火力、突擊力、電子戰能力、信息支援能力顯著增強,機動戰的主動性、進攻性、流動性、靈活性、速決性、突然性更加突出,部隊機動更加頻繁,機動與反機動鬥爭更趨激烈。現代高技術電子兵器和指揮信息系統的迅速發展,作為“軟殺傷”手段之一的信息戰已滲透到戰場的各個空間,信息化條件下的機動戰將成為未來主要作戰形式。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