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進攻戰役

機動進攻戰役,陸軍戰役軍團對運動、立足未穩和機動防禦之敵實施的機動速決的進攻戰役。以殲滅敵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戰法多樣,強調速決全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動進攻戰役
  • 定義:陸軍戰役軍團對運動、立足未穩和機動防禦之敵實施的機動速決的進攻戰役
戰役軍團對運動之敵、立足未穩之敵和機動防禦之敵實施的機動速決進攻戰役。進攻戰役的樣式之一。目的是殲滅敵方有生力量或癱瘓敵方作戰體系。早在中國古代就出現了帶有機動戰性質的進攻戰役。先秦時期,隨著車戰逐步發展為車、騎、步三者的協同作戰,戰役中的機動性提高,軍隊作戰能夠在廣闊的戰場和多種地形上實施遠距離快速移動,機動作戰應運而生。現代意義的機動進攻戰役產生於19世紀上半葉。1812年法俄戰爭時,拿破崙一世進行了一些被稱為“機動戰”的戰役,先從兩翼發起攻擊,調動敵方後,乘機快速實施中央突破。進入20世紀,由於機械化部隊的大量使用,機動進攻戰役得到進一步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在馬祖里湖地區實施的機動進攻戰役,扭轉了德軍東線戰局。1929年蘇聯紅軍頒發《野戰條令》,強調機動進攻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武器裝備的改善,戰役進攻速度大為提高。英軍在北非進行的阿萊曼戰役,是典型的特殊條件下的機動進攻戰役。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軍隊實施的大規模空地一體機動迂迴作戰,屬於信息化條件下的機動進攻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期革命戰爭中進行的運動戰戰役,大多具有機動進攻戰役的性質。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實施“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後來發展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帶游擊性的運動戰。抗日戰爭時期,實施“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解放戰爭時期,實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大踏步進退”的運動戰戰役,並成為主要作戰形式。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了數次機動進攻戰役,贏得了戰爭第一階段的勝利。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繼承傳統、借鑑外軍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現代條件下機動進攻戰役的組織與實施方法,並在軍事演習和院校教學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現代機動進攻戰役戰法多樣,強調速決制勝。基本要求:①充分準備,力爭主動,先機制敵。②走打結合,積極創造和捕捉戰機。③正確確定殲擊目標和殲敵規模,活用戰法,務求速決。④善於利用和創造有利態勢,連續殲敵。⑤集中指揮與分散指揮相結合,加強伴隨保障。組織機動進攻戰役時,須準確查明敵方情況,選擇殲擊目標和定下戰役決心,擬制戰役計畫,組織戰役協同和戰役保障。通常建立集團式的戰役部署,編組突擊集團、阻援集團和牽制集團,掌握強有力的預備力量。在戰役實施過程中,適時奪取戰役行動自由權,保障部隊及時有效地機動;根據戰場具體情況,積極創造和捕捉戰機。在守勢作戰中,一般選擇對己方威脅最大,或者對改變戰役態勢起重要作用的目標,或選擇孤立突出、後續不濟等好打之敵;在攻勢作戰中,可採用示形於敵方的方法,調動敵方;在遠程奔襲作戰中,應充分發揮快速機動的特長,通過割裂敵方部署,達到孤立預殲目標的目的。對預殲目標,通常從多個方向同時發起攻擊,主要突擊方向一般指向敵方敏感而又薄弱的要害部位;條件不具備時,可以一部兵力牽制敵方,主力儘快展開攻擊;分割預殲目標與包圍預殲目標可同時實施,也可先分割再包圍。殲滅被圍之敵時,首先制止敵方龜縮或乘隙逃跑,然後採取多路向心、對進、鉗形突擊等方式,將敵方分割為數塊,速決全殲;同時阻援集團堅決阻止敵方增援,並配合主力殲滅被圍目標。殲滅預殲目標後,力求連續作戰,乘勢發展勝利。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隨著軍隊火力、兵力機動能力的提高,機動範圍增大,機動與反機動的鬥爭將更加激烈;機動進攻戰役隱蔽機動企圖難度提高,創造和捕捉戰機的難度增大,爭奪機動自由權的鬥爭將更加激烈,攻防轉換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