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形特徵 個體呈淡橘色,有一明顯的主體,無分枝,海綿體的表面有許多不平滑的小凹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橘紅海綿
- 拉丁學名:Haliclona sp.
- 界:動物界
- 綱:海綿綱
- 繁殖方式:卵生
- 水溫:24~27
分類學,形態特徵,生活習性,
分類學
中 文 名 橘紅海綿
拉丁學名 Haliclona sp.
繁殖方式 卵生。
食性人工輪蟲、水母液體飼料、海水微量元素
護理 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形態特徵
海流強的水域,海綿的高度普遍不到2.5厘米,而且海綿的表面形成許多流線型的紋路,這種進化可以避免被海浪和海流折斷。有的海綿喜歡穴居,在鮑魚和牡蠣的殼上到處鑽洞,然後在它們的殼上寄居下來。海綿的體型多種多樣,小的不過幾克,大的卻有45公斤,最大的海綿跨度有4.2米長。
生活習性
橘紅海綿雖然屬於動物,但是並不能自己行走,只能附著固定在海底的礁石上,從流過身邊的海水中獲取食物。多數橘紅海綿生活在堅硬岩石的底質上。
橘紅海綿動物的捕食方法是用一種濾食方式,單體海綿體壁上的每一個小孔都是一張“嘴巴”。海綿動物通過不斷振動體壁的鞭毛,使含有食餌的海水不斷從這些小孔滲入腔內。在內壁有無數的領鞭毛細胞,由基部向頂端螺旋式地波動,從而產生同一方向的引力。當海水從體壁滲入時,水中的營養物質便被領鞭毛細胞捕捉後吞噬。經過消化吸收,從出水口排出不消化的物質。
海綿動物鞭毛的擺動需要耗能,對於營固著生活的海綿動物,從食物中獲得的化學能來之不易。所以海綿動物總是生活在有海流經過的海底,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完善了一套利用天然流體流動能的本領,從而節約了食物的化學能。
多孔動物的共生物中最重要的是單細胞或多細胞藻類。海綿給藻類提供保護和代謝廢物,而藻類供給海綿氧氣,藻死亡後也可作為海綿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