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醒酲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飲膳正要》卷二。具有解酒毒,醒脾和胃,理氣寬中之功效。主治酒醉不解,嘔噫吞酸。
基本介紹
- 名稱:橘皮醒酲湯
- 出處:《飲膳正要》卷二
- 組成:香橙皮、陳橘皮、檀香、葛花、綠豆花、人參、白豆蔻仁、鹽
- 功用:解酒毒,醒脾和胃,理氣寬中
- 主治:酒醉不解,嘔噫吞酸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香橙皮(去白)—斤(500g),陳橘皮(去白)一斤(500g),檀香四兩(120g),葛花半斤(250g),綠豆花半斤(250g),人參(去蘆)二兩(60g),白豆蔻仁二兩(60g),鹽(炒)六兩(180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日空心白湯點服。
功用
解酒毒,醒脾和胃,理氣寬中。
主治
酒醉不解,嘔噫吞酸。
方義
橘皮醒酲湯,是用橘皮等料物製成的解酒醉的湯飲。酲,即喝醉後神志不清之意。橘皮,又名陳皮,性味辛苦,溫,入脾,大腸經,功能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用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噦逆等症。香橙皮,即橙子皮,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性味苦、辛,溫,有化痰、利膈、消食、止嘔的功用。據《本草綱目》載:“糖作橙丁,甘美,消痰下氣,利膈寬中,解酒。”葛花,為豆科植物葛的乾燥花蕾,性味甘、涼,入胃經。功專解酒醒脾,用治傷酒發熱煩渴,不思飲食,嘔逆吐酸。綠豆花,為豆科植物綠豆的乾燥花蕾。善解酒毒。香檀,味辛性溫,能行氣止痛,溫胃止嘔。白豆蔻,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成熟種子。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能解酒毒。另外,還有行氣止痛、溫胃止嘔的功用。人參,性味甘、微苦、微溫,入脾、肺經。可生津止渴,鼓舞脾胃之氣,促進身體康復。食鹽,炒,有催吐作用,使胃中酒食之物吐出。以上諸物相配,共同起到解酒毒、理氣醒脾、溫胃止嘔的作用。
重要文獻摘要
《飲膳正要白話圖解》:“橘皮醒酲湯治酒醉不解,嘔噫吞酸。香橙皮(去白)一斤,陳橘皮(去白)一斤,檀香四兩,葛花半斤,綠豆花半斤,人參(去蘆)二兩,白豆蔻仁二兩,鹽(炒)六兩。上件為細末,每日空心白湯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