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枳殼湯

橘皮枳殼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御藥院方》卷三。具有行氣散結,降逆止嘔,益氣安神之功效。主治胸膈氣痞,氣短噎悶,不得升降。

基本介紹

  • 名稱:橘皮枳殼湯
  • 出處:《御藥院方》卷三
  • 組成:枳殼、半夏、陳皮、人參
  • 功用:行氣散結,降逆止嘔,益氣安神
  • 主治:胸膈氣痞,氣短噎悶,不得升降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枳殼(麩炒,去瓤)、半夏(不制)各二兩,陳皮(不去白)三兩,人參一兩。

用法用量

上各銼碎。每藥一兩,用泉水一升,生薑片子十餘片,同煎至八分一盞,去滓,稍溫服。如大便澀,入白蜜少許,食後大劑;如上喘,用東流河水更妙。此是半夏湯古方,上四味用泉水五大升,入白沙蜜四兩調勻,用木勺揚藥水二百四十遍,煮取一大升,去滓。分作三服,一日常服盡,食後服之。

功用

行氣散結,降逆止嘔,益氣安神。

主治

胸膈氣痞,氣短噎悶,不得升降。

重要文獻摘要

《御藥院方》:“枳殼麩炒去穰、半夏不制各二兩,陳皮不去白三兩,人參一兩。上四味,用泉水五大升,入白沙蜜四兩,調勻,用杓揚藥水二百四十遍,煮取一大升,去滓,分作三服,一日服盡,食後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