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甸市第四中學(樺甸四中)

樺甸市第四中學

樺甸四中一般指本詞條

樺甸市第四中學坐落在北國金城——樺甸市,1960年創建時為初級中學,1972年過渡為完全中學,1978年經省政府批准,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1980年撤銷國中部,成為高級中學,改名為樺甸縣高級中學。1987年樺甸縣撤縣設市,恢復名稱為樺甸市第四中學,2004年躋身於39所省級示範校行列。

樺甸市第四中學有67個教學班, 3370名在校生,211名教職員工。校園面積63100平方米,校舍面積29925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樺甸市第四中學
  • 外文名:Huadian City, the fourth high school
  • 簡稱:樺甸四中
  • 創辦時間:1960年
  • 辦學性質:公立高中
  • 校訓:厚德博學,追求卓越
  • 地址:樺甸市樺甸大街113號
  • 所屬地區:樺甸市
  • 類型:高級中學
  • 屬性:省級示範校
  • 郵政編碼:132400
  • 校 長:曲劍俠
  • 特級教師:陳順山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硬體設施,辦學規模,辦學成就,學生成績,課題研究,所獲榮譽,管理制度,教學改革,德育工作,文化傳統,文化建設,學校文化,

歷史沿革

1960年—1987年 質量立校育桃李
學校建立以後,全校教職工,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使學校很快就建立了適應教育教學需要的規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教學秩序。廣大教師熱愛教育事業,鑽研業務,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1963年86人升入高中和中專,為未來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1966年學校被捲入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之中,慘遭破壞
1972年,學校開始抓知識教育。語文組教師大膽提出語文課具有工具性,在教學中正確處理思想性和工具性的關係,加強了字、詞、句、章教學,在地區產生較大影響。《江城日報》發表了《字、詞、句、章教學初探——樺甸四中語文教學改革調查報告》。
1973年吉林市教育局在該校召開“吉林地區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聽取了該校的經驗介紹和祖是尋老師的《生命線》一課的教學公開課,明令推廣該校的語文教學經驗。
1978年春天,吉林市教育學院組織地區中學語文大型巡迴聽課、評課活動,在樺甸做總結,該校選派祖是尋和許鷗老師出了《海市》、《歌聲》等公開課,位居地區前列,學校在地區頗有名氣。
1978年晉升為省級重點中學後,尉青林、唐庸、閆吉倫等書記和校長先後主持學校工作。學校以“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為指導思想,強化教學管理,積極提高教學質量,採取各種措施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教學成績迅速提高
。1979年被高校錄取67名學生,位居地區外五縣重點中學之首。吉林市教育局在蛟河一中召開重點學校領導會議,總結高考情況,該校敢抓教學質量、克服教師不足之困難的精神得到充分肯定。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掀起教學改革熱潮。
1985年,化學教師魏曉林在教學改革中總結出“導、談、點、議、練”五字教學法,得到省教育學院的認同,被納入省級科研項目,並在全省推廣。教師劉培志參加地區重點學校體育公開課活動,榮獲三等獎。
為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學校舉辦了教學“百花獎”評獎活動。1984年—1985年有20餘位教師獲得縣級和校級教學百花獎優勝者稱號。採用自編和引入相結合的方法組織高考複習題,加強基礎知識訓練,注重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和能力訓練,教學質量迅速提高。
1982年吉林地區重點校化學課實驗考試,共取22名,該校進線3名,這一年的高考物理平均分位居地區第一。
1984年和1985年兩年高考,該校化學平均分位居地區第一,1985年高考在全地區16所重點學校中,數學和化學平均分分別高出地區8—10分,1986年高考,外語平均分高出地區8分。四中成為教師發展的沃土,學生成長的搖籃。
1988年—1999年 勵精圖治鑄輝煌
1987年10月,提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管理為保證,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把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發展個性作為學校的辦學方向,努力造就具有高素質、高智慧型、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辦學目標並認真落實。
教學工作緊緊圍繞素質教育這箇中心,加強管理,深入改革,狠抓“雙基”教學和智慧型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上升。1998年四中升入高等學校的人數首次突破600大關,王福民同學以685分的成績名列吉林省第三名,考入北京大學。
作為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按照地區教委的要求,改革內部管理機制。1999年,學校正式實施第一輪內部體制改革,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和內改津貼制,改變了過去那種乾與不乾一個樣、乾多乾少一個樣的平均主義分配製度,對教職工積極工作、奮發向上,參加函授學習,提高學識水平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學校對現行的規章制度進行收集整理、修改補充,形成了《樺甸四中學校規章制度彙編》一書,推動了學校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學化。學校以管理作為質量提高的保證,制定了“六化”管理目標,對教師的職責提出了規範化要求,形成了決策、執行、反饋的完整系統,使學校各項工作能夠高效、暢達運行,實現了以章治校的目標。
學校對教師隊伍的培養高度重視,培養教師有規劃、有方案,目標明確,形成了有效的運行機制。從1991年開始,以特級教師黃履忠和國優教師於文清、陳國順為榜樣,開展向先進人物學習活動,開展了教師大練基本功和“一優兩評” 活動,通過“一優兩評”即優質課堂、教學評價和教師自我評價的方式,最佳化教學過程。注重加強教學研究,1993年提出改革舊的教學模式,探討“一綱多本”教學方法。1995年開展了“必修與選修,大綱與說明的關係”的研究,對基礎年級與高三教學的銜接問題的探索研究,開展了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同步改革的研究,充分發揮了科研的先導和提升作用。學校認真落實《拜師方案》和“樺甸市教育工作222工程”,加速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加強了優秀教師的培養。湧現出一批樺甸市“全天候”教師、“雙十佳”青年教師,並有7名青年教師破格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 葉有齡同志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吉林省優秀校長。
學校注重德育工作的創新和實效,1994年創辦學生業餘黨校,注重對學生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學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綠化、美化建設,徹底改變了校容校貌。各種小品景觀和班級文化建設豐富多彩,使校園充滿文化氣息,達到了環境育人的目的。完成了圖書室、閱覽室、衛生室的建設任務,建起了階梯教室、電教室、語音室、微機室,做到新老三室並重。1996年建造了一棟圖書館樓,為建流學校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9年10月,吉林市政府督學室代表省政府督學室對該校檢查評估,認為學校辦學成果較為突出。
2000年——今 彰顯特色創新業
2000年,學校蓄歷史厚積之力,承世紀進取之魂,以人為本,制定了《樺甸四中五年發展規劃》,樹立了“使學生全面發展、充分發展、終身發展”的辦學理念,確定了“成為在省內有一定影響,高標準辦學,具有自己的辦學特色的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的發展目標。以科研為先導,以改革為動力,以質量為生命,在改革中求創新,在發展中求特色,堅定不移地推進素質教育,實現了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2001年市內重點中學由一所發展為兩所,外地高中又紛紛來到樺甸市以優惠條件吸引優秀學生,一些優秀生源發生較大分流;因為年齡漸大,許多名優教師逐漸退休離崗;部分骨幹教師被外地學校挖走,辦學規模擴大,青年教師補充多。
生源是辦好學校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師隊伍則是教學質量提高、吸引優質生源的保證。四中面臨著新的考驗,但堅強的四中人不會對困難低頭。2001年學校啟動了首輪教師隊伍建設三年規劃,立足本校實際,打造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教師隊伍。在加強師德建設的同時,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如實現新教材、新課程全員培訓,開展拜師結對活動,組織名師示範課、新教材研討課、青年教師匯報課活動等,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取得顯著成果。教師隊伍向學習型、科研型、專家型發展。在211名教職員工中,擁有高級教師49人,國家、省、地市級優秀教師和學科帶頭人34人,正在讀研究生課程和已獲研究生學歷的8人。2005年啟動的第二輪教師隊伍建設三年規劃,將繼續發揮校本研訓功能,探索實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法和機制。
2004年,為了適應新時期學校發展的需要,為了創辦省示範性高中,市委、市政府決定為該校移地建設新校區。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教職員工艱苦奮鬥,使新校區如期交付使用,學校實現整體遷移。新校區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運動場能夠容納400米環形跑道,建有標準的宿舍樓和學生食堂。“新三室”實驗儀器、體育器材等能滿足教學需要。新建圖書館總面積2300多平方米,含藏書借閱室、報刊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等,12萬3千餘冊圖書和豐富的電教軟體及音像資料,能充分滿足學生髮展需求。在建築規模、藏書數量、管理機制方面,圖書館走在了吉林地區同類學校的前列。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占地22116平方米,校舍面積4780平方米。經過45年的發展,已有67個教學班, 3370名在校生,211名教職員工。校園面積63100平方米,校舍面積29925平方米。
2001年以來,先後實現了計算機教學和理化生教學實驗設施的高標準配置,裝備了先進的多功能專用教室和多媒體電教室,校園網路完善。電化教學手段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辦學規模

建校之初只有8個教學班,學生400人,25名教工。

辦學成就

學生成績

學校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自2001年起,學校積極組織學科競賽培訓,數學、化學、物理和英語四個學科相繼開展了系統的競賽輔導。有42名學生獲得國家級競賽獎,其中,數學16人,物理2人,化學12人,英語12人。2002年,李加生同學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獲得吉林省一等獎、吉林地區第一名的出色成績。金相國等一批教師獲得優秀教練員稱號。
2003年高考,10人突破600分大關,4人進入吉林省前15名,地區前10名,8人進入地區前20名。徐禎元、繩皓文、吳桐考入清華大學,李加生、孫偉考入北京大學。在省內和地區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同年11月21日,吉林市教育局在該校召開地區高三教學工作會議,該校在會上介紹了經驗,與會人員閱讀了該校的教學管理業務檔案,並觀摩了10節教學公開課。2005年高考,有138人突破600分,張俏、蔣慶喜成為地區外五縣文理高考狀元。2004年,省示範性高中評估驗收組對該校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學校2005年順利躋身於39所省級示範性高中行列。2012年高考,文理全面開花。共有五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本校學生劉玄松,劉玄育哥倆考入清華大學。
學校成為重點高中以來,學校有2000餘名畢業生考入復旦、同濟等全國重點大學。其中考入清華大學8人,北京大學17人,中國人民大學14人,中國科技大學17人。

課題研究

學校積極承擔各級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驗,走出了“以科研育骨幹,以骨幹帶課題,以課題促改革,以改革求發展”的科研興校之路。“九五”期間有5個省市級課題結題並獲得驗收,獲得優秀成果獎。“十五”期間,完成了12項科研課題的研究。2000年以來,有百餘篇論文在國家、省、地區學術活動中獲獎,有60餘篇論文獲得公開發表,形成了一支素質較高的科研骨幹隊伍。

所獲榮譽

學校辦學水平整體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優秀,高考、會考成績顯著,在教師隊伍建設,校本課程開發,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學研究,開辦學生業餘黨校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和20多項省市級榮譽,先後被評為“吉林市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吉林省警民共建先進單位”、“吉林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樺甸市教育工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
學校先後被評為“吉林市教育科研傳統校”和“吉林市教育科研工作先進校”。
2002年晉升為省級電化教育示範校。2003年9月,學校和吉林市教育學院中學部聯合舉辦教學開放日活動,全市300名教師和教研員參加。
樺甸市第四中學

管理制度

學校嚴格管理和科學管理相結合,實施教學質量跟蹤考核制度、領導包保學科組制度,建立了教學工作檔案和相應的獎懲機制,發揮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的職能作用,建立學科組整體競爭的優勢,發揮團隊力量,實現資源共享,有效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力地保障了辦學質量的提高。

教學改革

學校全面推進教學改革。在科研興校思想指導下,積極推進課程建設,努力挖掘和利用地方教育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先後編輯了12本校本教材,列入學校課程計畫,其中《樺甸史專題講座》等5本教材已由吉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形成了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相補充、綜合課程和分科課程相結合、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相調劑的課程體系。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和諧、互動的師生關係和教學環境,積極開展教法和學法的改革。開設綜合實踐課教學和學習方法指導課,編寫了總計30萬字的《學科學法指導彙編》《學生學法交流文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互相交流,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氛圍。

德育工作

學校德育工作立足時代和學生特點,強化組織領導,強化德育基地建設,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制度,德育活動資金充足,形成了全員育人的德育工作局面。加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組建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編寫教材安排課時,設立了心理諮詢室、心理諮詢熱線電話和信箱,同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利用每年一度的軍訓活動加強意志品質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業餘黨校開辦十餘年,累計培訓學員3141人,培養重點積極分子322名,發展學生黨員28名,德育工作開創出嶄新局面。

文化傳統

文化建設

學校注重校園文化建設,舉辦校園藝術節系列教育娛樂活動,成立了校刊校報編輯部、學生海帆文學社和青春之聲廣播站,營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實現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體育衛生工作比較突出,多年來,為上級體育院校輸送了許多優秀學生。

學校文化

校風:團結、進取、拼搏、向上。
校訓:厚德博學,追求卓越
學風:樂學、善學、勤學、博學。
精神:奉獻、鑽研、創新、團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