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鼩

樹鼩

樹鼩(學名:Tupaia belangeri)是樹鼩科樹鼩屬動物。體長19至20厘米,體重50至270克,頭部長度為12至21厘米,尾長約14至20厘米,體背毛以橄欖褐色為主,頸側有淡黃色條紋,腹毛由灰色至污白色,背腹之間毛色界線分明,尾毛與體色相同。前後足均具有五趾,每趾都有發達而尖銳的爪、吻部尖長,耳較短,頭骨的眶後突發達,形成一骨質眼球,腦室較大。

善攀登,跳躍,行動敏捷,膽小易驚,有較強的領地意識。能發出8種不同的聲音用於警報、注意、接觸和防禦。食物以蟲類為主,也可食用幼鳥、鳥蛋、穀類、果類、樹葉等。主要分布在克拉地峽以北的東南亞地區。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樹鼩
  • 拉丁學名:Tupaia belangeri
  • 別稱:中緬樹鼩,北樹鼩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樹鼩目
  • 樹鼩科
  • :樹鼩屬
  • :樹鼩
  • 亞種:依據標準不同,可分為2種或8種
  • 分布區域:東南亞
  • 命名者及年代:Wagner,1841
  • 英文名:Northern Tree Shrew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樹鼩體長19至20厘米,體重50至270克,頭部長度為12至21厘米,尾長約14至20厘米,通常接近其身體長度。體背毛以橄欖褐色為主,頸側有淡黃色條紋,腹毛由灰色至污白色,不同亞種而略有變化,背腹之間毛色界線分明,尾毛與體色相同。前後足均具有五趾,每趾都有發達而尖銳的爪、吻部尖長,耳較短,頭骨的眶後突發達,形成一骨質眼球,腦室較大。指名亞種毛色為粟紅色,頜下及腹部為淺灰色毛。

棲息環境

樹鼩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落葉和常綠森林和次生林,喜歡潮濕的環境,溫度在25攝氏度左右,濕度至少在45到50%之間,同時也常出現在灌木叢、人工種植園和鄉村花園中。野生樹鼩多在丘陵,平原近農舍旁的灌木丘林里活動,有時出入於農舍園宅,行動靈活,在土堆挖洞作穴,亦有在樹上築巢,常見單個出沒於叢林或村道、園內。

生活習性

樹鼩以黎明和黃昏時最為活躍,中午活動較少,善攀登,跳躍,行動敏捷,膽小易驚,雌性成對生活,不群居,雄性凶暴,兩雄相處常互相咬斗,有較強的領地意識,使用氣味標記來指示其領地的範圍。能發出8種不同的聲音用於警報、注意、接觸和防禦,其聲音範圍從0.4hz到20khz,聲音結構取決於個體的狀態和動機,音調隨著恐懼的增加而增加。食物以蟲類為主,也可食用幼鳥、鳥蛋、穀類、果類、樹葉等。

分布範圍

樹鼩主要分布在克拉地峽以北的東南亞地區,包括泰國、孟加拉國、緬甸、印度東北部和尼泊爾、中國南部、高棉、寮國、越南以及中國海南在內的沿海島嶼。從經緯度來說,它們分布在北緯28度~南緯9度,東經35~122度的地區內。
分布圖分布圖

繁殖方式

樹鼩是一夫一妻制,如果雌性樹鼩接受雄性樹鼩,它們將形成穩定的繁殖對,並繼續在一起繁殖。樹鼩交配繁殖並沒有特定的時間,也沒有發現季節性高峰期,可在一年的任何時間進行。雌性樹鼩發情期為8至12天,妊娠期約為41到45天,每次產仔1至5隻。剛出生幼仔體重約10克,頭射約長6.4厘米,尾長約3.8厘米,全身無毛,皮膚粉紅,眼閉,只會蠕動,5至6天皮膚變黑,開始長毛,14至21天開眼,3周開始走動,4周可跳動,5至6周斷奶而獨立生活,4至5個月達到性成熟。哺育幼仔期間,雌性樹鼩每48小時只返回一次給幼仔餵奶,在30到35天的時間內與幼仔接觸少於2小時,雄性不參與照料幼仔。雌性樹鼩如長時間受驚,處於緊張狀態時,會出現不育症、墮胎,甚至產後吃仔等現象。

亞種分化

依據不同標準,可有兩種分化:
序號中文名拉丁學名命名者及年代
1
樹鼩指名亞種
Tupaia belangeri belangeri
Wagner,1841
2
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
Anderson,1879
序號中文名拉丁學名命名者及年代
1
Tupaia belangeri assamensis
Wroughton, 1921
2
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
Anderson, 1879
3
Tupaia belangeri gaoligongensis
Wang, 1987
4
Tupaia belangeri lepcha
Thomas, 1922
5
Tupaia belangeri modesta
G. Allen, 1906
6
Tupaia belangeri tonquinia
Thomas, 1925
7
Tupaia belangeri yaoshanensis
Wang, 1987
8
Tupaia belangeri yunalis
Thomas, 1914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數量多,個體數穩定,有較強的適應性,且保護區眾多,因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低危。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實施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主要價值

樹鼩是中國近年來開發的一種實驗動物,主要用於神經、消化系統研究及甲、B型肝炎、輪狀病毒、致癌,計畫生育研究。
樹鼩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和國內外多項研究結果表明,其親緣關係與靈長類最接近(約93.4%),在組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神經系統(腦功能)、代謝系統和免疫系統等方面與人類近似,與靈長類動物比較,其自身具有體型小、繁殖周期短、易於實驗操作、飼養成本低等特點,已廣泛套用於生物醫藥研究領域,尤其是在C型肝炎、B型肝炎、手足口、代謝性綜合徵、抑鬱症和“應急”等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建立及機理研究方面獨具特色,已成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