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枝狀高分子

樹枝狀高分子,科技術語,是指高度支化的、具有樹形分支結構的聚合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樹枝狀高分子
  • 形成:高度支化的、具有樹形分支結構的聚合物
特徵,結構性質,合成方法,推薦書目,

特徵

這種大分子從分子中心向外,分支數以幾何級數增加,被認為是繼線型、交聯型及支化型高分子之後,第四類結構的高分子。樹枝狀高分子的研究最早始於1978年F.弗格特勒的研究工作,但樹枝狀高分子的概念一般認為由D.A.托馬利亞在1985年首先提出。

結構性質

樹枝狀高分子的典型結構(見圖),其中包括一個中心、多個連線點(支化點)、連線單元和表面基團。與一般的高度支化的高分子相比,樹枝狀高分子的結構更為明確,在代數較低時,樹枝狀高分子本身不存在任何結構缺陷,為單一確定結構的大分子,分子量是確定的;當代數較高時,由於合成難度會帶來結構的缺陷,樹枝狀高分子的分子量會有分布,但仍然非常窄。其主要的結構特點有:表面堆積緻密,含有很多官能團,內部有空隙;有很好的幾何對稱性,分子體積和形狀可以得到精確控制。由於其特殊的結構,這類分子表現出特殊的性質,如低黏度、高溶解性、高反應性等,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機化學和高分子科學領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合成方法

主要有發散合成法及收斂合成法兩種:
①發散合成法。由核內部向外發展,每反應一次,端基和分支數就增加數倍,經多次反應生成不同代數的樹狀高分子。1985年托馬利亞等首先用此法合成了第一類樹枝狀高分子——聚醯胺–胺型樹枝狀高分子。隨後,此方法由G.R.紐羅姆進一步發展合成其他類型的樹枝狀高分子。發散法的優點是易合成較高代數的樹枝狀高分子。缺點是要採用一個過量試劑,且隨代數的增加,反應的官能團數目增多,增長反應不完全;在高代數時樹枝狀高分子產生結構缺陷。
②收斂合成法。從所需合成的樹枝狀高分子的邊緣部分開始,先製備一定代數的扇形結構分子,在扇形的頂點再向內連線而生成目標產物。每步增長過程中反應的官能團數目相對要少,但隨著增長代數的增加,在中心點用於連線的反應基團所受空間位阻增大,特別是在高代數的時候,反應將很難進一步進行。
1990年J.M.J.弗雷謝等發展了收斂合成法,因此又稱弗雷謝法。優點是易於得到精確結構的樹枝狀高分子,缺點是代數很難達到很高。收斂合成法把傳統的有機化學方法融入現代的高分子化學,使樹枝狀高分子既有高分子量、大尺寸的聚合物特徵,又有小分子的結構精細、有序可控的特徵。收斂合成法衍生出樹枝單元(dendron)或半扇形分子的概念,並以其為建築單元,搭建各種樹枝狀分子構築。如樹枝化聚合物是D.施呂特於1998年命名並開始研究的、由樹枝狀大分子和線形聚合物結合而形成的一類新型樹枝狀聚合物,這類聚合物由線形聚合物主鏈和作為側基的樹枝單元所組成。結構確認 樹枝狀高分子由於其結構的特殊性,可以套用許多手段對結構進行確認。
通常用到的方法有:
①凝膠滲透色譜(GPC),測定其相對分子量及分布;
②光散射法(LS),觀測溶液行為以及粒徑大小;
③掃描力顯微鏡法(SFM),觀測分子形態;
④X射線衍射(XRD),觀測分子堆積結構;
⑤示差掃描量熱法(DSC),觀測相態變化;
⑥核磁共振(NMR),測定結構完整性;
⑦飛行質譜,測定分子量。套用 樹枝狀高分子的大小、內部空腔結構、表面大量官能團等結構特點,決定了它可以作為蛋白質、酶等的合成載體。再加上它很容易進行官能化作用,在很多與生物和醫學相關的領域都得到了套用,包括藥物載體、基因載體、DNA生物感測器、核磁共振造影劑、免疫製劑等。此外,在光化學、電化學以及催化劑領域也有著較為廣泛的套用。

推薦書目

HAWKERCJ,FRÉCHETJMJ.PreparationofPolymerswithControlledMolecularArchitecture:ANewConvergentApproachtoDendriticMacromolecules.J.Am.Chem.Soc.1990,112. 
SCHLÜTERD.DendrimerswithPolymericCore:TowardsNanocylinders.TopicsinCurrentChemistry,1998,1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