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下騎驢圖

樹下騎驢圖

《樹下騎驢圖》是明代畫家方以智創作的紙本水墨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寫大樹坡石小徑,戴斗笠騎驢行一人。坡石用筆簡批,畫樹則墨點濃潤,形成一種疏密、濃淡、枯潤之對比。構圖、立意有元人意趣。款署:“浮渡山長無可智”鈐二印,是其明亡出家為僧後之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樹下騎驢圖
  • 幅式:立軸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1279厘米,橫40.5厘米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者:方以智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畫面極簡潔,畫幅的右下面一人騎驢左行,頭戴斗笠,身穿寬服,毛驢低頭翹尾吃力向前奔走。畫幅左下側,土岡坡石和小徑坡石間一棵大樹拔地而起,枝幹挺拔,枝葉茂盛,充滿了畫幅中段。大樹旁又有二棵枯黃的小樹、遠景處,平山或隱或現,上半部空白處補以題識,書畫結合,相得益彰,充分地表現出傳統中國畫的魅力。
畫幅上有作者長題:“石若冬雪,樹若春雨,人都猜作灞橋驢背,我便道是天台騎虎。驪黃九方,且請削堊,烏駁獰牛,不妨弄斧。方且遊戲大羅天外,卻來埯垤堆頭撒出也是禿筆作怪,不覺舌為之吐。是誰面壁九年來,來此敲空下語。愚者:聊計此人日,余者不敢相許。浮渡山長無可智。”鈐“以智”、“密山氏”二印。
此畫又鈐鑑藏印四方,計有“王文治”、“王氏禹卿”及“浮山所藏書畫印記”等。

創作背景

據圖上的題識及作者所署:“浮渡山長無可智”款來看,此圖當為作者於明亡出家後所作,題識文辭冷澀,且多用禪語,頗費解。

藝術鑑賞

是圖作於出家之後,故題文雖酒,但掩飾不住內心的苦怨。畫家作高樹下一人策學而行,可視作方以智自寫其影,記述他的雲遊生活。樹葉用筆濃厚,人驢用簡筆乾擦,驢體略作枯筆,四蹄起落自然,騎者幾乎近似長方形,靜如立石,頗有趣味。
此畫三段式構圖、立意上有元人意境情趣。枯淡用筆,帶有倪雲林特徵,此圖景象荒寒,構圖十分簡練,騎驢者的勾勒,採用簡筆法,人物形象僅用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來,類似簡筆畫,坡石用筆簡拙,畫樹則墨點濃潤。樹葉用濃潤的水墨點出,樹幹畫法簡略,呈現明末時代風格,整幅畫面形成一種疏密、濃淡、枯潤之對比。

作者簡介

方以智(1611—1671),明末清初畫家,思想家。字密之,號鹿起、曼公。桐城(今屬安徽)人。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博通諸藝、與陳貞慧、冒襄、侯方域為復社成員,有“明季四公子”之稱。明亡,薙髮為僧、法名大智,子無可,號墨歷、弘智、藥地和尚、浮山愚者、極丸老人。糲食粗衣,甘耽冷寂,惟意興所至,偶作詩畫。山水得元人法,淡煙輕嵐,禿筆點染,不計形似而有生趣。他又在思想史、哲學史、文學史成就很高,以文掩畫,故在畫壇上不甚著名,卻以功名顯赫,但在繪畫史上卻樂於引進這樣一位隱士大家,可謂是位學者畫家。傳世作品有《高台松柏圖》軸、《樹下騎驢圖》軸、《枯木寒岩圖》軸。著有《通雅》、《古今性記》、《物理小識》《浮山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